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种下生态之树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普宁街道 黄艺璇

近日,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第十四个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重要论述,受益颇深。

“生态”这一话题贯穿国家发展始终。“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无论个人、社会乃至世间万物,其“本”都是原始的“自然”,因此,尊重生态规律、顺应自然之道本就是最基本的治国之“道”。从专题收录中,可以看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性、丰富性、创新性,从意识层面到战略层面都为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提供了行动指南。

心怀“绿芽”:深思疫情揭示生态危机,厚植大和谐共处生态理念。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从对自然的畏惧到认知、利用、开发,甚至破坏,人与自然共处的“天平”逐渐失衡,而过度“倾斜”将会引致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深刻认识到违背生态规律的危害性,即使是部分个体对自然的“不尊重”,也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生态保护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之举,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必须先从思想上根植“绿野”,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观,明确生态红线,为自然守住安全的边界与底线,致力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手植“常青”:立足中国流域生态现状,建设可持续流域生态文明。长江与黄河是我们国家的两条世界级大河,千年来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的华夏儿女,生生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长江与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关于长江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论述也在不断拓展与创新,长江与黄河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关系我国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同时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健全灾害防治系统。要坚持中国特色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行“功在当代”的“千秋之利”,绘绿色发展新篇章的“浓墨重彩”,走建设美丽中国、造福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身披“浓荫”:肩负绿色地球生态责任,践行新时代双碳生态战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是全球生态现状下,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深切体现了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发展上的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双碳”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坚定不移、循序推进。下好“双碳”这盘棋,首先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握处理好四对关系:“降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先后有序、“整体政策”和“局部行动”和谐一致、“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相辅相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联合发力。同时,以系统观念推进“双碳”工作,既需要引导企业建好“碳账本”,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也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17
下一篇 2022-09-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