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好“志愿题”,答好“人生卷”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时,几家欢喜几家愁,短暂的情绪过后都面临着专业选择和志愿填报。目前“网红”言论和“网红”教师们都极力鼓吹就业焦虑、挣钱焦虑,极力吹捧高薪、轻松的部分“优质”专业,众多专业被贬的一文不值。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的“分叉路”,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正面、理性、负责任的影响,引导他们不只关注专业“钱”景,而是以“实”为先,奔赴热爱,答好志愿填报“考题”。

脚踏实地,志向唯“实”。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没有哪个专业是毫无用处的,某个专业好不好就业、能不能“吃上饭”,不能被简单定义。事实上,不论是热门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香饽饽”,还是人们常常调侃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抑或是被称为“无用之学”的文科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务实求真,那么就能在特定的领域脱颖而出。近日,因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而“一炮走红”的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党委书记张昭源,研究生选择了攻读一贯被称为“大冷门”的清华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后,优秀的他本可以在北京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他既没有留在北京,也没有回到老家,而是选择了到重庆最偏远的巫山县工作,从此脚踏泥土,扎根基层,造福一方。所以说,即使家境一般的孩子,在填报志愿、选择职业的时候,也要勇于突破有形无形的限制,以“实”为先,方能成其有为。

仰望星空,愿赴热“爱”。“热门”与“热爱”并不对立,如果能够在与兴趣并不产生冲突的前提下,挑选一门相对热门的专业,自然是最优解,既踏上了务实的路途,又实现了对“热爱”的守护。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在选择专业时没有向“钱”看,而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影响,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她考虑的绝不仅是“吃上饭”,而是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她的选择背后,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不妨把填志愿当作一个更好认识自我的机会,真正问一问内心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认同什么,统筹考量兴趣、能力、性格、求职意愿和社会需求等要素,而不困于“标准答案”,避免被一些人鼓吹的就业焦虑、挣钱焦虑牵着鼻子走。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热爱某个专业,那就果断去选择。牺牲自己的热爱,寄望于他人导向的专业“热门性”和“赚钱性”为自己未来保底,是舍本逐末。切记遵从内心,不被他人的意见轻易动摇,最终让自己后悔多年。

不论结果,成功唯“人”。没有什么专业带着必然赚钱的基因,也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必然找到好工作。今天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会“骤然冷门”,今天的冷门专业,十年后可能会“异军突起”。专业的“冷热”不断在变,而对人才的判断标准不会变。而且即使高考志愿不尽人意甚至不幸落榜,靠个人努力仍能通往成功之路。2003年7月11日,恰逢高考录取揭榜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路就在脚下》一文,文章提到:“又到了高考录取揭榜的时候。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归根结底,志愿选择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但能不能获得成功,还是要看个人努力。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填报志愿是给寒窗苦读画上句号,也是在展开未来生活新篇章。考生们既要慎重选择,也不必彷徨不前,只要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那么都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21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8147.html

(1)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 2023-06-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