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园圈养”,把课间还给学生

在许多人的回忆里,校园生活除了朗朗书声,还有打球、丢沙包、跑跑跳跳的热闹课间……然而,在近日的一则视频里,课间10分钟,7成左右学生不出教室,即便是20分钟的大课间,偌大的校园里空空荡荡。“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这一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为何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反而出现了安排老师课间坐班、巡查走廊、严禁学生在走廊逗留玩耍、除上厕所接水外不得离开座位等不合理的“课间圈养”现象?

笔者认为,教学与安全是“课间圈养”两个绕不开的坎儿。一方面,经常有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占用课间时间,倘若上一位教师拖堂五分钟,下一位教师提前五分钟,难免出现两节课无缝衔接,课间被挤压殆尽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长,也就难免有所磕碰,而校园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顶向风口浪尖,面对家长的责问,社会的关注,在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压力下,学校选择让课间管理走向因噎废食的道路。

然而,学习不能靠填鸭,安全也不能靠禁止,面对处于发育阶段、精力旺盛的学生,缺乏正向引导与科学管理,“课间圈养”反而会事与愿违,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大脑需要张弛有度的使用,占用课间10分钟学习,换来的是下一节课甚至大半天的思维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实在是得不偿失;而肥胖、近视、脊柱侧弯已成为如今中小学生三大健康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在这样的情况下,10分钟休息时间还要被迫坐在小小的座位里上,这真的是在保护学生吗?

正如白岩松所担忧的,“连课间十分钟都很难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样支撑一个民族的健康?”

改变“课间圈养”现象,需要学校和家长互相理解,携手合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容易造成学生受伤的地方增加防护,健全校园医务室、急救设施;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课间操、生物角等有益的课间活动;家长也应充分信任、理解学校,小伤沟通调解,大伤理性维权。

将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需要需要知识的灌输,也需要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让欢声笑语的课间重返校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硚口区司法局徐小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5181.html

(0)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 2023-12-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