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忧患意识 筑牢平安基石

158人死亡,191人受伤……2022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伤者大多数为前来参加万圣节派对的年轻人,不禁令人悲恸。“公共安全这个问题,没事就没事,有事可能就是大事”。从公寓失火,到电梯吃人;从矿井爆炸,到踩踏事件……安全风险已成为悬在人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忧患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枕戈待旦的危机意识,又是志在安邦的责任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既是提升民众安全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又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居安思危守望安全,要在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上开良方。从“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的民间智慧,到“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朴素道理,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常怀忧患之思的传统。然而,时下国人存在无视公共安全秩序、公共安全有效参与不足、公共安全应急自救能力薄弱等问题。尽管公众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日益增多,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也有相应防灾逃生演练,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或灾害,大多数人仍然显得手足无措。可见,只有切实加强全民公共安全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和普及,提升民众对于安全风险的警惕和预判,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做到“于安思危,危则思虑”,才能在危急时刻处变而不惊、临危而不乱,最大限度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居安思危,保障安全,要在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上求突破。“治政之要在于安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检验,每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对安全治理脆弱性的逾越和安全防范系统的击溃。公共安全的整体水位,需要全社会涵养,但从治理角度来讲,还需要以严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来托底,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以系统性思维的大局观来推进,学会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构建匹配发展需要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应急处置体系。同时,也必须下足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及时排除倾向性、苗头性风险,避免积小患成大患。

居安思危,拥抱安全,要在谋划共建共治共享上走新路。“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之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安全应急的主体,从来都不能也不应当只有政府。人民群众最聪明、最有智慧,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发挥社区这一社会治理最小单元格的活力,激活基层“神经末梢”,形成上下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的良好局面,是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朝阳群众”举报名人涉毒涉黄,还是“西城大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又或是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退伍军人、党员先锋队……无不见证了居民自治实践中群众的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让人人都把自己当成是安全的关口,方能构筑起“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安全防护网,开创安全治理新局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喻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03245.html

(1)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