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年轻公务员去“无权力弱势部门”?

偶尔,会有公务员朋友问我:有个机会,但是新单位部门一般,偏冷,我担心去了没啥前途。
在目前人们的认知和话语体系下,他这个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同样是公务员,似乎人们也是带着有色眼镜分为三六九等,用调侃的话就是鄙视链。

你两办高就?那你是大内总管啊,有人给你这样戴高帽。你无语,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就是写稿子的。

你在组织部门工作?一到饭桌上,肯定少不了那句“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

如果你是纪委、监察委,人们高看一眼。

在政府序列中,大家肯定把发改和财政当成大部门、大热门。等等。

但是,有些单位,就会被人们认为“冷门”,评价为“没啥意思”。这些部门的人,似乎在机关大院里,都相对显得低调一些。用时髦的网络用语说,他们存在感稍差了点。

说白了,这些传统的认识都是以“权力”为标准,给部门分三六九等,人为建立鄙视链。有权力,则好单位。没权力,视之为冷衙门。所谓好单位,访客一波一波;冷部门,则门可罗雀。

有位老大哥,他本人也是领导。按道理说,在当地不缺人脉,不过他孩子考到了大家最认为冷的部门里。有人不理解,说你干嘛不把孩子调出来。其实,潜台词还是要到有权力的部门去。

老大哥只是嘿嘿的憨厚的笑着,不停的说着“哪都一样”。当时,我就觉得老大哥很智慧。

越是没人脉的年轻人,建议越是要优先考虑“没权力”部门。

如果你现在面临两个选择:一个组织部,一个招商局,你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我建议你选择招商局。

你会说,招商局没啥权力,还要整天登门拜访去求人,不是管人,是求人。作为年轻人,首先去学习“讨好”别人的技巧,难道不是一件重要的技能训练吗?年纪轻轻,工作经验也不丰富,去做管理工作、考核别人的工作,真的是优势吗?我曾在组织部门,后来有机会我选择去了研究室。一般人不会做出这么傻的选择,反过来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我从不把有无权力作为选择部门的考量,我把当公务员当成人生成长的平台,我更看重的是岗位能够带来终身成长的价值。

在政策研究岗位上,超强度、跨领域的刻意练习、深度工作、高效能阅读奠定了我终生成长的宝贵技能,特别是思维速度。

我不敢说我会去挑战自然科学领域。但是,即使从零开始从新择业,以我今天四十岁这样尴尬和油腻的年龄,我自信满满。

如果我今天去求职,我不会带任何简历。春节时候,我收拾房间再看到那一本一本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英语证书、获奖证书,我感到这些于我而言都是纪念品而已。我会对招聘的HR说,你需要我工作什么?现在我直接做给你看好吗?

招商工作,那些所谓的“没权力”工作,可能带给你更高的终生成长价值和自信。

我始终认为,年轻人首先应该学习自然科学,如果没有这种机会,我们应该学习产业知识。年轻人应该先去做一线执行工作。有了一定社会经验,到了一定年龄,再去做管理性质的部门和工作。

“没权力部门”比“有权力”部门,并不天然就是劣势,就是弱点。

如果你认真研读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发布的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全文,我们可以看到起码涉及到的政府部门这块,得到强化的应该不是权力部门,而应该是服务部门。

随着社会发展,从政府的角度看,人们传统的认为有权力部门的更容易得到改革,而且改革力度不小。所谓的部门重要性也会不断洗牌。如果有选择,年轻人不妨也考虑考虑“没权力”部门、服务部门、求人部门,说不定更有利于你终生成长!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