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正确“代言” 切勿“带偏”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委组织部 汪仕昱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出来亮亮相、站站台、面向媒体和公众吆喝吆喝,本地的特色旅游和产品始终“养在深闺人未识”,担心外地人很难知道,这是很多地方党员干部迫不及待地出任“形象代言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当上“网红”的原因。

党员干部成功的“代言”,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这样的成功案例很多,对打开一个地方旅游业新局面作用巨大,引发各地纷纷效仿,但效果却良莠不齐,有的党员干部的“代言”甚至沦为笑柄,效果适得其反。

客观地讲,由于党员干部身份的“特殊性”,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这已成了一些地方推介旅游及特产的新招术,对于推动地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但我们仍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员干部“代言”并非灵丹妙药,更不可误入“带偏”的歧途,务必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

要防止在重心把握上“带偏”。作为地方干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真思考,找准在地方旅游和产品上的特色和长处,以及在这些方面宣传上的弱项和短板,这样才能在进行“代言”活动的时候,抓得住重点,拿得出亮点,收到改善营商环境的预期效果。如果只是为了作秀,就会成了一场表演,只是想露露脸、出出名,往往就可能事与愿违,收效无从谈起。为此,党员干部代言要把准重心,抓住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要防止在形象塑造上“带偏”。党员干部为地方代言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在虚拟的网络媒体上,切勿低估了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只有呈现出美,才能吸引人、打动人。为此,要取得“代言”的成功,只是抓得准宣传的重点还不够,个人的形象和气质好不好,文案的立意和创意美不美,表演到不到位,都相当重要,如果不注重这些,呈现的就会是“丑”,就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给地方的形象“扣分”,结果是得不偿失。

要防止在廉洁自律上“带偏”。党员干部为旅游和产品代言,期望关注的是视频,期待火热的是经济,初衷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如果缺乏监督和规范,代言行为就可能出现偏差。党员干部的代言活动,实际上大多是在为当地的资源和企业站台,这极可能让党员干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可能衍生的“代言费”“辛苦费”“慰问品”等,为相关企业与干部之间提供权力寻租的腐败空间。各地务必加强监管、完善制度,防止干部“代言”出现腐败问题。

(0)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