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行 必有我师焉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办事处 韩书英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在网络上引起热烈关注。全国Ⅰ卷作文材料,讲述了众所周知的“管鲍之交”典故,要求考生思考对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的感受。大家各抒己见,有欣赏“小白”的,也有赞美管相的,还有志同鲍叔牙的,笔者则从他们的身上共同体会到一个“仁”字,值得细细体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齐桓公之“仁”心

作为竞争对手公子纠的幕僚管仲,曾射了还是公子的姜小白一箭。纷争结束后,齐桓公不仅没有追究管仲过去的作为,还厚礼迎接,并任命他为国相,一同治理齐国,使齐国强盛起来。齐桓公何以有这样的选择?因为他有一颗胸怀天下的“仁“心,一是具有大局意识,国家利益重于个人私利,长远发展大于眼前得失;二是虚怀若谷、不计前嫌、唯才是举,敢用“敌方箭手”管仲;三是用人不疑,针对管仲提出的治国之道,齐桓公积极采纳,亲近邻国、帮扶弱小,抗击匈奴、拯救燕国,“九合诸侯”“尊王攘夷”,赢得赞许——“天下诸侯称仁焉”。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管仲之“仁”政

管仲认为,人民才是主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会通情达理、支持国家政令。他以“富民”“利民”“爱民”为“出发点”,以“顺民心”“从民欲”“去民恶”为“落脚点”,实施“轻重鱼盐之利”“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等措施。尤其是实行粮食“准平”制,平衡粮价,保障农民的私田利润和粮食买卖权。这一方针在那个年代,不可不谓之“先河”。这一系列动作,既解决劳动人民的“温饱”基本民生问题,又带给大家极大的经济利益,更促使齐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是名副其实的爱民“仁”政。

功成不必在我——鲍叔牙之“仁”德

良才善用,能者居之。可以说在齐桓公与管仲君臣同心、励精图治的背后,离不开鲍叔牙的默默成全。当初齐桓公刚刚稳定局面,想任用谋士鲍叔牙为齐相时,鲍叔牙拒绝了,并推荐好友管仲为齐相,认为他是真正的治世经才,能使齐国走向繁荣富强。定国功臣鲍叔牙,不居功自傲,举荐他人。这和我们今天提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有异曲同工之妙,工作一任接一任,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积水成渊、积沙成塔,实现量变到质变,不计较个人政绩,是为“仁”德。“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无论在什么职位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的服务员。

(0)
上一篇 2020-07-15
下一篇 2020-07-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