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号文件 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江苏省名校优生选调生、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刘雨佶

  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党建引领开辟新阵地,聚焦“村支部”有力推进组织振兴。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号文件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一方面,各基层党组织要筑牢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压舱之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锤炼从严从实的优良作风,汇聚万众一心的振兴伟力,让组织工作在基层乡野中遍地开花。头雁勤,群雁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惰,结果只会“万里寒云雁阵退”。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表率,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勇于化解利益纠纷的“卡脖子”,敢于突破推诿扯皮的“肠梗阻”,团结带领“关键少数”施展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学习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

  以三产融合培育新业态,围绕“土特产”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指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指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指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广大基层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家底摸清、把问题找准、把短板补齐。一方面,要做强“硬件”基础,在强链、补链、延链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依托资源禀赋开发特色农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聚焦当地风情推动文旅融合,讲好乡村文化故事;贯通产加储销打造优势集群,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另一方面,要做优“软件”服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优化利益联结方案,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农民加入产业发展,分享发展红利,增强农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以人才引培积蓄新动能,打好“乡情牌”高效促进人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才。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建立“需求+人才”引才模式,对引才需求“量体裁衣”,一定要基于地方资源禀赋、产业生产需求、未来发展计划,缺什么,引什么;另一方面要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高效使用职业学校、农广校等平台,结合脱产培训、田间实践、专家解读、科技入户等多种学习形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当前,农村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依旧突出,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工作环境、待遇保障和发展晋升等方面。“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培养和发展环境是农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重要保障。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好人才的“勤务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一定要畅通人才晋升机制,让青年人才勇挑大梁唱主角,激活人才内心的“乡愁”“乡情”,实现人才和乡村的双向奔赴。

本文信息来源自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2-07
下一篇 2024-02-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