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花甲的“逆袭”人生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委组织部 郝梅

三餐四季,三世同堂,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在张富民眼里是那么遥不可及。

女儿自小便患有糖尿病,治好女儿成了张富民夫妻两人唯一的愿望,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没能磨灭老两口的希望。可天不遂人愿,二十六岁那年,女儿的病情突然加重,转为了尿毒症。

五十只羊,一只驴,几亩田地,张富民一家全部的家当,远远不能支撑女儿每个月一万多元的透析费,病情的加重、高昂的费用将一家人狠狠地打入深渊,“他姑娘每天就是躺着,有人去了也不睁眼不抬头,家里脏的没有能下脚的地方,酸臭酸臭的”,驻村第一书记回忆起了第一次去张富民家里的场景。已经六十多岁的张富民再也没有了坚持的动力,一家人做好了放弃的准备,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

为了帮助张富民一家重拾信心,驻村工作队每天去家里做思想工作,“把你识别成精准贫困户,申请大病救助,每个月政府给你补贴6000,剩下的钱还能报销,带着孩子好好治疗吧”,工作队三番五次地劝导他们,“你们就算一个月给我一万块钱,那剩下的六千我自己也拿不出来”,有了政策补贴,张富民也还是打不起精气神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着张富民的担忧,工作队开始为他另谋出路。张富民有着几十年的养殖经验,工作队便从他的长处入手,通过菜单式扶贫,为他申请了两万五千元的养殖贷款基金,免担保、免利息,“拿着钱买几只奶牛养,有了产业还怕挣不了钱嘛”,“你们就是我的恩人啊,我一定把这钱还上”张富民颤颤巍巍地接过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第一次向工作队敞开心扉。

心结解开了,希望也有了,拿着贷款,张富民自己补贴了五千元,买了三只奶牛,“那就是他的宝贝疙瘩,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妻子也哈哈地笑,和工作队调侃着。

每天凌晨四点半,张富民夫妻俩就在牛棚里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喂料,挤奶,过滤,净化,装瓶……天刚蒙蒙亮,张富民就骑着小三轮车出发了,到城区里挨家挨户的送牛奶。张富民养殖经验丰富,夫妻俩又勤劳肯干,售出的牛奶不掺水,不造假,味道香甜,奶味浓郁,没几天他家的牛奶就成了周围的“网红奶”,“他家的牛奶可红了,有时候订的晚了我们都喝不上”,工作队员欣慰地感慨道。

女儿的透析费能按时供上了,一家人又重新点燃了斗志,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女儿每天精神满满,开始学着给父母做起了早点。

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六十六岁的张富民没有止步于此,充满斗志的他甩开膀子,寻求突破,又购买了几只肉牛,“买小牛,卖大牛,利润可比挤牛奶高得多啦”,如今的张富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全村最大的个体养殖户。

脱了贫的张富民走上了抱团致富的道路,组织着村里的村民一起养殖,教他们挑选养殖品种,传授养殖经验,扩大养殖规模,带领着村民们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链条。

从心灰意冷到斗志昂扬,从贫困户到养殖大户,马莲渠乡大十号村张富民一家的“逆袭”成为了全村口口相传的佳话,而这位六十六岁的大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红人。

(0)
上一篇 2020-09-22
下一篇 2020-09-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