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近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需要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让职教技能人才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教育培养中有“层色”、在社会发展中有“天地”,加快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破除职业教育地位之“短”。“劳心者智,劳力者苦”,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往往被贴上“体力劳动”的标签,加上升学率至上、“高职”是专科层次教育等认知的影响,职业教育失去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平等地位,总是“自惭形秽”“矮人一等”。“冰冻三尺非一日寒”,破除传统认知偏见,既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招和妙招,持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措施,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工同酬”。例如,在河南、山东、江西等省份一些地市已经陆续推出改革措施,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在“人才争夺战”中技能人才也受到了青睐。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多维度常态化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让“职业教育同样大有可为”的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变长期以来“重学历出身、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提升职业教育一技之“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制约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等造成的职教特色不鲜明。传统“课程+实践”的培养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授课与企业实际需求息不对称,面对层出不穷新技术、新业态显得“捉襟见肘”。使以技能见长的职业教育面临理论不专、技能不优的尴尬境地,难以有出类拔萃的“一技之长”。“打铁还需自身硬”,破解职业教育技能培养之痛,需要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程设在生产线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拓展职业教育就业之“宽”。就业质量是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好就业、就好业才是硬道理。面对技能人才就业空间窄等痛点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向职业教育本科院校转变、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职教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健全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职业教育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和“技术技能”双提升。同时,加大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一线岗位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力度,多措并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实现高质量就业。让技能人才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0)
上一篇 2021-05-14
下一篇 2021-05-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