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源头活水来” 乡村振兴靠人才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委组织部 史子晔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人才兴则农业兴,人才强则农村强。要深刻认识人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好人才“组合拳”,打造人才“强磁场”,打入振兴“强心剂”,充分发挥人才的先进性与灵活性,组建一支爱农业农村,懂科学技术,善经营管理,有乡土情怀的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筑牢“凤巢”引人才。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制定落实激励、财税、创业等优惠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广纳贤士,柔性引才与跨区域引才并行,对有能力、有水平、有担当、敢作为的青年人才进行引进,从农业、教育、医疗、化工等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多管齐下,保障引进的人才的专业覆盖范围,发挥人才最大效应,达到一专多能;对于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不能只追逐“后浪”,更要看重“前浪”,既要引进“青年人才”补充年轻血液积极创新,又要注重“银发人才”的保护,老一辈人才经验丰富,更能发挥传帮带的先进作用,可以带领青年人才避开“认知弯路”,跨过“误区鸿沟”。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推进科研创新平台聚集,依托本地优势打造高水准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才,真正达到肯来、能来、爱来,为乡村振兴助力。在本土人才挖掘方面,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现实发展状况、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程度等方面,本着党管人才的原则,努力挖掘有能力、敢担当、闯劲足、有眼光的助力乡村发展的乡村人才。搭建校地合作培育平台,为农村青年提供学历教育和技能素质提供平台,保障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让真正有理想、有闯劲、敢创新的农村人才变得更加有能力。

把好“关口”选人才。人才的引进与选拔关系着一个地区未来的路线规划与发展质量,只有在准入门槛上下足功夫,严格把关,才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走进乡村,走向大众。第一要把好“学历关”。对本地选拔与外地引进人才的学历等“硬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把控,防止让一些徒有虚名的“伪人才”钻空子,在资格审查程序上有针对性的对学历、成绩、专业等一一筛查,保障其真实有效性。第二要把好“人品关”。在政治审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尽职尽责,对引进的人才现实表现情况及人际关系等进行深入了解,选拔引进政治立场坚定,个人作风优良,专业素质突出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第三要把好“实践关”。乡村振兴拒绝“纸上谈兵”,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使命和担当,让那些表太多、调门高、行动少、做事缓的人靠边站,要保护那些敢担当人才的闯劲。第四要把好人才“待遇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可行的福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人才切身利益,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精心“呵护”培人才。为激发人才创业强动力,精心培育各领域优秀人才,可利用先进的人才帮扶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及产业指导专家深入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及专业栽培知识,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可通过线上短视频平台广泛宣传,专业农用APP开展教学;线下可与各村委会及时沟通成立农学专班进行培训,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便民利民;还要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加大对各乡镇农户的培训力度,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训基层农业人才。同时,通过优化“两个环境”确保人才扎根。一是优化人才引育“硬环境”,引进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农业课题项目,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人才基础;引进知名专家学者、成功农户等为本地发展出谋划策。营造栓心留人“软环境”,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提高人才福利待遇,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提供“舞台”用人才。要秉承用好人才的宗旨,使好人才发挥真效用。将人才智力转化为发展动力,积极开展区域协作,与本地发展程度相当、实力相近的乡镇达成联盟,因地制宜地使用人才,将人才本领有效发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农业技术的提升。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攻克核心技术,通过与发达地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力打造以本地为核心的经济产业带,合力发展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为人才发挥才能提供“用武之地”。求发展还需将人才技能转化为引领动能,依托高校打造实训基地,将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人才吸收足够的“光”“热”来展示自我,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培养充满乡土情怀的本土人才快速成长,让农民变成“专家”。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还是使用人才,要因地制宜选用人才,推动人才区域化培养共建共用,实现“县有专家、镇有骨干、村有能人”,不断地通过“请进来、派出去”拓宽人才选用机制,打通人才引进渠道,为实现乡村振兴蓄力、助力,形成发展合力。

(0)
上一篇 2021-04-20
下一篇 2021-04-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