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智慧 保护生物的“朋友圈”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农业农村局 王婧雯

近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保护好生物的“朋友圈”,中国,正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也将没有人类。无论是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依赖对能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业时代,还是如今信息爆炸式增长、全球各国人民密切交往和对话的互联网时代,生物多样性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的食物、水资源、生产原料、生活原料乃至于生活环境,都来源于生物多样性。在大自然中,每个物种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世界约80%的农作物都依赖蜜蜂等虫媒传粉;“一鲸落则万物生”,一座鲸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墨西哥从引进的日本小麦品种中育成适合在本土生长高产新品种,一下由粮食进口国变成粮食出口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福祉。若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也将难以生存。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交出这份答卷。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从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展示中国决心和务实行动。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做出新贡献。

驰而不息,接过生态文明建设接力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广大年轻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扛起维护地球家园的政治责任,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传承发扬“塞罕坝精神”,保持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不竭力量;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勇于啃“硬骨头”、主动啃“硬骨头”、有能力去啃“硬骨头”,人人尽责,久久为功,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共同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18
下一篇 2021-10-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