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路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

北京市门头沟区卫生健康监督所 张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千年丝路根植历史、立足当下,为构建人类命运同体,让全球人民共襄盛举,让这一“美如画”的东方倡议更多地造福各国人民,古道新路的“一带一路”必将面向未来、继往开来。

“一带一路”根植历史。驼铃“哒哒”响彻在空阔的沙漠,风帆“劈荆斩棘在千尺鲸波间。两千多年前,没有今日的飞机、高铁,纵然做不到一日千里,但我们的先辈们筚路蓝缕,穿沙漠、战海浪,开辟出陆上丝绸之路,闯荡出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对世界融合发展的向往,是对全球共襄盛举的期盼,万里丝路、千年梦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自此,从历史而来,穿越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宛如插上翅膀的大鹏,带着沿岸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展翅高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国家发展离不开向历史“学习”,我们的进步更离不开向历史“取经”,纵观人类发展史、国家复兴史,我们要从学习历史中树立大历史观,以大历史观看待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

“一带一路”立足当下。驼铃再响,风帆再远航,自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们成立了丝路基金,举办了三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这一伟大倡议,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一带一路”从来都不是大话、空话,项目融资、基建建设、文明交流,是“一带一路”实打实、看得见的行动,一座座桥、一条条路,鼓起的腰包、涨起的知识,远来的水、可用的电,是“一带一路”沉甸甸、摸得到的果实。立足当下,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与时俱进,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相同问题的再次出现,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下新形势,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面向未来。千年丝路从沙漠与海洋走来,再现“长河落日圆”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盛景,也必将在未来画出最美“工笔画”的新蓝图。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已经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惠及全球人民的互利合作网已经初步形成,全球人民共襄盛举的画面已徐徐展开。执大象,天下往,我们党立志为全人类谋发展,这不是一时的志向,而是我们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向多国提供医疗支持,向世界展现了大党大国的担当和贡献。“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后,我们将向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乘风破浪,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不遗余力、勇往直前。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