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荒原”变“林海”背后的“精神力量”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选调生 夏惠敏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此时的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绿草如茵铺展,何曾想,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漫天黄沙,一片荒凉。总书记调研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要充分汲取塞罕坝精神的“力量”,永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信念之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奋斗之力、“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力,努力在基层这片“塞罕坝”上建好自己的“林场”。

汲取塞罕坝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信念之力。塞罕坝由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离不开369名创业者的积极响应,他们以天为床、以地为房,身处艰苦环境而不忘初心;离不开“上坝的六个女中学生”的主动请缨,她们放弃高考,以赤诚之心毅然奔赴塞罕坝;离不开望火楼夫妻的漫长守望,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守护林场安全。三代林场人,义无反顾扎根塞罕坝,坚定“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新时代的选调生们,要学习塞罕坝建设者的坚定信念,坚守初心使命,默默扎根基层,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汲取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奋斗之力。塞罕坝第一次造林1000亩,成活率不足5%;第二次造林1240亩,成活率不足8%。面对巨大的挫折和压力,塞罕坝建设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一锨一镐、一坑一苗,驰而不息、赓续接力,把塞罕坝从“漫天黄沙,一片荒凉”,变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新时代的选调生们,要深切体会塞罕坝精神的内核,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撸起袖子、迈开腿子,在基层这个“练兵场”,循序渐进、绵绵用力,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重承诺。

汲取塞罕坝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力。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建设者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沙地造林的难度很大,原河北省林业厅厅长李兴源,创新利用“雪藏种子育苗法”成功培育樟子松壮苗;原林场老科长王文录带领科研人员,创新沙棘带状密植、柳条筐客土造林等一系列新方法。在塞罕坝几代人的奋力创新下,“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景象不复存在,换来的是塞罕坝的万顷绿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选调生们要汲取塞罕坝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厚植创新情怀,跳出条框限制,真真切切将创新用到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工作中来。

“荒原”化为“林海”,梦想照进现实。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选调生要汲取塞罕坝精神力量源泉,坚定信念、接续奋斗、大胆创新,在基层沃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