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踏歌行 播种希望在田野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委组织部 吴远玲

稻田老农、泽被苍生;无双国士、禾下筑梦。袁隆平院士已逝世一周年了,国士已去,精神长存。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对袁老最好的缅怀和纪念,就是在祖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种理想、精耕细作、挥洒汗水,用青春之力谱写奋斗之歌,扬信仰之帆走好复兴之路,交上自己最好的“青春答卷”。

树立“愿得此生长报国”的青衿之志,播下理想的种子。袁老的青少年时代,是中国最苦难深重的抗战时期,他选择“农业报国”,源自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追随理想的脚步,他的一生都在执着坚守。古语云,“人无志不立”。理想是精神之“钙”,“钙”足才能肌体康健;理想是指路之“灯”,“灯”亮才能坦然前行;理想是压舱之“石”,“石”稳才能迎风破浪。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正值青春,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难得的人生际遇,当早立“青衿志”于青春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厚植家国情怀,树牢远大理想,坚守崇高追求,始终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进步,才能擘画国之未来,续写百年荣光。

追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光,精耕为民的沃土。“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袁老站在稻田里的样子,是中国这一代人,最踏实温暖的记忆。他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回望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时代中国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不经战乱、不缺衣食,但应始终不忘我们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解决好人民最操心、最烦心、最揪心的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便会与我们“站在一起”,我们便能无往而不胜。

秉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之姿,挥洒奋斗的汗水。无论是面对“水稻杂种无优势”的权威定论,还是700公斤、1000公斤、1500公斤的一次次创纪录高产,背后都是袁老敢为人先、冲破藩篱、步履不停的创新与突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中华民族是始终有梦、勇于追梦的民族。逐梦而行,风雨兼程,中国创造奇迹、铸就辉煌、政通人和、乐业安居,人人尽显其能、活力处处迸发,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要有追求真理的执著,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方能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把多少“不可能”变为“可能”。

铆足“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力,收获胜利的果实。袁老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为此,他一生都浸在稻田里,两个馒头、一个水壶,是他下田的标配,寒来暑往始终如此。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兴邦始终是治国理政的至上圭臬,循名责实则是做人处事的金玉良言。谋事不实,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创业不实,梦想再美也只是黄粱一梦;做人不实,立身之本必定荡然无存。新时代中国青年沉稳地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已成为堪当大任的新一代,必须摒弃“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驱除下基层“镀金”的想法,去农村一线“经历风雨”,到“吃劲”岗位“摸爬滚打”,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下足“绣花”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方能在点滴中绘就人民群众的“幸福蓝”,在自己的青春赛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6-01
下一篇 2022-06-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