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楼三境” 悟组工文章

山东省昌乐县组织部 冯小虎

今年的国考A卷的作文题目颇为耐人寻味,通过红楼梦中为亭子取名的小故事,引出翼然、泄玉、沁芳分别对应着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景独创这三种境界。领悟这三重境界,对我们组工干部做好工作、撰写文章亦有深刻启迪。

只会“翼然”死规矩,拿来主义不可取。故事中有人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中直接取“翼然”两字为题,便落入了俗套之中。就像中国戊戌变法中有的条例直接搬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这种“拿来主义”就导致了“水土不服”,影响了革命的推进。如果我们组工干部遇到工作只想着抄前人的想法,撰写文章只想着去别人文里照搬照抄,自己的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文章就会失去生机。故组工干部应正确认识“翼然”之境,不该喊着“拿来”把众人的“大杂烩”搬进正堂,把自己的思想扔在角落。

一味“泄玉”失了魂,葫芦画瓢不能久。故事里贾政考虑实际,认知到亭名应偏于水,便引用《醉翁亭记》中“泻于两峰之间”的“泻”字,成“泻玉”之名,这种考虑实际进行借鉴已有一定韵味,但是不会引人拍案叫绝。苏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根据国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葫芦画瓢”,也收获了一时繁荣,但是真正遇到新问题时面临没有参考不会做的窘境,最后遗憾解体。我们组工干部写文章初期,常会如“泄玉”般参考前人之笔,经过自己加工而成一文。这种做法有利于摸清文章思路,体会优秀文章精华,但是长此以往文章便会失了魂魄,难以再产生突破,不利于组工干部的长期成长。

探索“沁芳”特色路,创新实用方可为。故事中贾宝玉提出用“沁芳”二字,即点出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新中国在制度探索中,灵活创新,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有制度的先进性又有国情的适配性,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展突破。我们有的组工干部在写文章之时,便成为了思想的“瘸子”,只会旗帜鲜明,不会委婉曲折;只会高谈阔论,不会以小见大;只会拿来模仿,不会探索创新。这样便不会有全面的思路,不能有妙手的文章。只有自己学会分析,考虑周全具体,立足鲜明观点,同时能创新妙笔生花,走出自己的路,才能不断跟上时代,保持组工的先进性,真正悟透组工文章。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6-09
下一篇 2022-06-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