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塔这个地方

我们说一个地方好不好,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对于经济学家而言,经济发展得又稳又快又好,这就是个好地方;对于文化学者而言,有值得探索研究的文化传统、现象,这就是个好地方;对于“吃货”而言,有新奇好吃刺激味蕾的美食,这就是个好地方;对于本地人而言,成长生活、寄托灵魂的地方,自然是个好地方……

屹立于平江北部的上塔市镇,是一个面积60平方公里,有着2.6万人口的边陲小镇,原名“冬塔乡”,2014年撤乡建镇,开启了“镇”的新生。对于我而言,上塔市镇自然是个好地方,因为我在这里上班。

当然,我的评判或许带了些个人的感情色彩和立场,但却也是发自肺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的评判的确是有足够的事实和理由作为支撑的。我虽修过经济学这一门专业却也不足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对文字有些喜爱但也远远谈不上文化学者,同样算不上一枚纯正的“吃货”,缺乏为了某一道美食跋山涉水、万里追寻的“毅力”,记忆中我的青春也未曾于此地留下过痕迹。从在这里上班的角度来讲,我或许算得上是一个“建设者”,我想没有人会愿意奔赴一片没有丝毫价值的土地挥洒汗水,所以我的评判,应当是可信的。

一个地方好不好,我认为,关键要看“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一个地方、一界地域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人杰,则地灵。杰出的人才既是一个地方的符号、名片,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建设者。上塔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人才辈出、乡贤众多。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叶善林在此地创建黄泥湾大屋,首办私家学堂,成为了平江北片地区的教育发源地,重教兴学的传统由此开始在这里传承,人才也开始不断地从这里涌现。

上塔是浸润着书香的。这里浓厚的教育氛围,孕育出了深入人心的“三苦”精神——家长苦送、老师苦教、学生苦读。“吃苦”,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有这个传统的,或者说是信念。我们期盼并且坚信辛勤耕耘之后的累累硕果,追求成功但尤其珍惜拼搏的过程,不等着天上掉馅饼,不盼着免费的午餐,吃过苦,尝过汗与泪的滋味,鞠一捧清泉,回味便满是甘甜。当然也会有离目标相距甚远的时候,暂且不论方向对不对、努力够不够的问题,然而只要出发了,路上总能看到风景。好比我们读书,总有人觉得学的知识大多生活中都用不上,时间一长都还给学校、还给老师了。事实上,我们在读书时阅读的文字、盘理的逻辑、掌握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等等,虽然不会直接外化成技能,但已然默默内化成了我们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构成了我们举手投足的气质,是随时能变现的内在价值,“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么个道理。

从清朝到现代,上塔市镇能够源源不断地走出如此多的优秀人才,遍布政商学界,离不开这种优良的教育传统,离不开这里袅袅的书香,这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从这里走出的人才,一直以来也在通过各自的方式对这里进行回馈,为这里的发展出一份力。上塔是个有底蕴的地方,这种底蕴源自于人,以及人所推崇的教育。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这里凝聚的书香不断滋养着这一方土地,温润着人们的精神。由此,我看到了这里光明远大的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平江县上塔市镇赵青,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8372.html

(0)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