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评论区被算法所定制,建议综合施策破除 “信息茧房”效应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夫妻二人在某平台观看“男女吵架”视频时发现评论区推送的留言内容不一样,丈夫这边以男性立场发声为主,妻子看到的评论则是站在女性视角,同一视频,评论区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男女有别”的背后无疑是算法推送机制下的“信息茧房”效应在“作妖”。

网络传播时代,随着智能化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算法推送技术解决了数字化媒体时代,用户在信息过载时的选择难题,满足了用户在快节奏时代以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取个性化信息选择的诉求,但造成的“信息茧房”效应也带来了不小的消极影响,需引起高度警惕。

一、需警惕的风险

1、固化个体视野,束缚思想观念。算法机制的推送下容易将用户置于与外界信息相隔绝的风险中,形成“信息茧房”效应,这一效应使得受众固囿于相对封闭的媒介空间,造成受众确信自己所看到的信息就是全世界的映射,导致受众的视野将被固化。2017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消失的地域》一书中表明“大量同质化信息出现,逐渐影响媒介环境,环境的转变最终会影响了人类行为”。大量同质化的信息重复出现,个体就会在潜移默化地被封闭的媒介环境所引导,思维被局限于狭小的数字空间,用户视野被固化,难以接纳更多的思想和观点。

2、造成群体极化现象,威胁社会稳定。在算法推荐技术造成的“回音室”中,观点相似的人自发聚集,从而话题的讨论也往往趋向统一,求同存异的呼声愈发羸弱,人们很难听到与自己意见相悖的观点,群体极化也更易形成和发展。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不仅会限制言论自由,对个人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极易诱使网络舆论发酵,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2021年8月,东京奥运会运动健儿王璐瑶就因群体极化遭到了网络暴力,《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不得不以“王璐瑶仍是浙江了不起的姑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对奥运赛场上失利的中国运动员实施网暴”的声音来维护运动员,批评“饭圈”粉丝的攻击谩骂,才暂时性地制止了“网络暴力”的毒素蔓延。

3、强化思想偏见,不利于多元化发展。“真理越辩越明”,评论区本是观点碰撞、交锋的地方,是观察世界和交流交往的重要渠道,人们在评论交流中启发思考,突破认知的局限性,达成新的共识。而在算法控制下,网友在评论区看到的多是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内容,在不断重复中强化了固有偏见和喜好,不利于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青少年,他们在网上“冲浪”时,算法平台呈现其自身喜好评论内容,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的视野走向窄化,价值观也容易走向偏激和片面。

4、降低交流频次,减小社会粘合度。网络信息茧房可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更多的人会选择“宅”居了解世界,并片面地认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机交互,已经能够满足其信息需求,认为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还可以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在人群中塑造了一种没有必要与社会交际的错误思想,继而社会实践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粘合度不断下降,彼此之间的关心开始不断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越来越淡薄,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二、建议与对策

1、优化推荐算法,拓宽信息接收渠道。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算法应多融入一些多元化的理性元素,通过优化算法逻辑,促进“编辑算法”和“推荐算法”相互结合,将多元的信息分发至公众手中,拓宽信息接收渠道,在实现个性化推荐的同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推送服务,兼顾多样性。

2、加强主流媒体对话,发挥公共网络的引导效能。官方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客户端等主流媒体应当压实责任,加强信息筛查,对于网络传播信息进行精细筛查,过滤有害信息,使得真实信息得以传播。同时,力求在形式上内容上创新吸引受众参与到交流对话当中来,积极引导网民参与公共网络建设,破除各种信息孤岛的负面影响,发挥公共网络在社会引导中的效能。

3、加强监管把关,保障信息质量。现如今,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基本对信息做出计算、筛选与处理,但弱人工智能时代,算法依然无法对内容做十分理性的判断。培养专业监管团队,打造“把关人”角色,加强对传播信息的监管,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避免重复性的同质化内容推送,就能削弱算法推送导致的“信息茧房”效应。

4、提升大众媒介素养,培养自省意识。综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介手段,组织网络话题讨论,设置各期栏目讲解,重点关注“信息茧房”之害,进而提高网民获得、解读、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类信息的能力,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增强“信息茧房”效应的自省意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刘长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2741.html

(1)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 2023-11-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