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作,构建高质量创新城市群

长三角三省一市,仅占4%的国土面积,却能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再配置。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联系起来,形成城市集群,推动城市群内部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分工,充分利用大城市对于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就可能创造出巨大的规模经济红利,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离不开城市群的建设。人才向城市集中,人力资本积累引发知识溢出,使城市群成为创新的空间载体。城市之间运输网络的搭建,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传导,非中心城市通过有效利用中心城市的正向外部性实现协同增长。建立和完善共建共享的区域环境治理机制,保护好绿水青山,促进绿色发展。城市群建设有利于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规模效应的发挥。高水平城市群建设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技创新打造长三角创新功能示范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利用区域内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科创资源,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打通和长三角其它地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联合建设区域高层次创新载体和研发服务平台,推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打通与上海、浙江、安徽在创新要素流动上的界限,实现科创资源的协同创新。加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与上海张江、合肥科学城、G60科创走廊等国家级科学中心的联动,打造长三角创新集群重要连接点,合力建设长三角创新功能示范区,打造世界级创新经济发动机。

产业多方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关注重化工业和轻工业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域整体协调,要打破重化工业在省内沿海、沿江布局的区域壁垒,实现跨长三角三省一市整体区域的产业协作。货物进出口贸易实现多圈层、多廊带的通道合作,优化河港、 海港、陆港、空港的协同与整合。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纽带, 扩大资产证券化资金池的体量和规模,创新一体化共同基金的品种和方式,通过金融合作带动产业一体化合作。基于要素和产业在空间上的流动性差异,实现人才、就业和产业跨区域的双向迁移,强化区域创新一体化系统的能力建设。根据各类要素和产业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制度创新和不同技术偏向度的行业差异,创新政产学研金合作、城市等级匹配、产业链提升、 产业空间集聚等区域一体化合作模式。

长三角是我国对内对外开放的关键枢纽,肩负着对内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双重任务。长三角一体化让城市集群发展从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逐步转变,空间的优化布局和要素集聚的作用更加突出。以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突破来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SJK11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1219.html

(0)
上一篇 2023-12-18
下一篇 2023-12-18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