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语讲述霍邱故事,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

我们在这次活动开展前,正在怀疑自己到底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我们作为外语系的学生,经常看见“外语无用论,外语只是工具”的言语,面对书面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受限的应用范围,相比于技术类的专业,我们的专业确实缺乏真正的专业壁垒,似乎也无法为国家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这让我们对自己所学产生了疑虑,但内心也充斥着另一种声音“外语是工具,是沟通的桥梁,正是因为如此更应该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其无限的潜能。”带着焦虑与憧憬我们踏上这次霍邱之行。

在来到霍邱县,我们实地探访发现了许多霍邱的故事,“霍邱保卫战”敌众我寡的生死决战中彰显出战士们不怕牺牲的非凡勇气,“霍邱文字暴动”散落的传单中记录下共产党人不变的信仰,一条淮河水养育的淮河特色农耕文化,宏伟临淮岗大坝建设时可歌可泣的治水故事,城西湖望湖村从曾经因为水患东迁西搬到今天打造出“种养加一条龙、产学研相结合”的观光、旅游型农业产业基地成功增收脱贫……然而这些故事并不为大家所熟知,这些故事有些被被尘封在历史的回忆中,还有些被地域限制在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中。所以我们此行就是为了拂去这些尘土,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到霍邱的故事,讲述中国故事。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深刻了解了霍邱的乡村振兴道路和红色事迹,也让我们深刻体悟到这其中蕴含的不怕艰苦,敢于抗争的中国精神,以及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将这些中国故事讲述给更多人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是中国人了解,也应该传播给国际友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我好像找到了外语的意义,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基于我们的专业特色,我们开展了两堂生动的外语课堂,为霍邱当地的小朋友们讲述英雄的故事,希望他们了解家乡的故事,也可以用外语讲好霍邱故事。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语言的力量总是如此发人深省,我们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一双双灵动的双眼,他们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新鲜的外语知识的渴望,当他们听到红色故事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动容,许多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学习如何用外语讲述属于霍邱的故事。我们仅仅上了两堂外语课,却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外语的种子,帮助他们走出乡村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把令人自豪的家乡之美讲给世界听”。

在这个课堂之上,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同样也是我们。我们重温了那些先辈的故事,体味了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禁想到我们青年学子身上的重担。同时也在这次实践中寻找了学习外语的意义,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而我们作为农业院校的外国语学院学生,更应该利用好我们所学专业知识,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将乡村中的故事带给大家,将乡村中的精神传承下去。霍邱县风景卓然又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渊源,历史文化底蕴,但却鲜为人知。于是我们决定拍摄一条双语的烈士陵园宣传片,期待能用我们的微薄之力为霍邱县红色文化做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霍邱的红色文化,让世界聆听霍邱故事。前往拍摄的当天天气炎热,烈日高悬于头顶之上,但我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中间虽有小插曲但是仍然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通过镜头图像和双语文字,多角度地呈现霍邱烈士陵园,体现了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在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同时,提升霍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不仅深刻了解了霍邱的文化,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在一个个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成长。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源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精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文化的讲述者,传承人,带着我们的文化走向大众,走向国际,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响应习书记的感召双语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中国叙事体系和国际文化传播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2824,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38214.html

(1)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