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不能“因小失大”

写材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一般来说,一年上手,两年成手,三年老手,五年高手,但无论到哪个时期,都要谨慎细致,切忌因小失大。

注重“小字词”,做到准确无误,朗朗上口。一篇文章无论好坏,“没有错别字”是最基本要求,没有之一。否则,即使文采再好,词藻再华丽,洋洋洒洒几千甚至几万字,就单单出现一个错别字,会让整个材料黯然失色,领导不认可,群众不满意。笔者有个经验,材料基本定稿后,打印出纸质版逐字逐句检查,个人至少检查三遍。然后,再请同事帮忙校对,也是逐字逐句读出来,大家一起当“啄木鸟”,把错别字坚决清除出去。有一点需要注意,作为材料起草者,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校对,因为往往初稿存在的错误,若是第一遍没有发现,以后就很难被“火眼金睛”找出,所以,起草者作为第一责任人,务必要守好“第一道关口”,为材料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

注重“小数据”,做到来源可查,有理有据。材料离不开数据,尤其是总结、汇报、调研等类型的材料,数据是反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最基本的指标,也是最直接的体现,容不得半点差错。因为一个数据有差错,不但会闹出笑话,更会影响形象、影响工作。笔者认为,要让数据更真实、更可靠,首先要有一个权威的来源。以写年度总结为例,涉及到的相关工作数据,一定要主动和相关科室、相关单位对接,拿到最新最全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材料起草者还要对拿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否精准?是否真实?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打几个电话,多跑几趟腿,搞清这些数据的来龙去脉,不管谁问起来,马上能对答如流、解释清楚。

注重“小标点”,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许有人会说,写材料的人就爱较真儿,只要没有错别字,只要数据都正确,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不影响大局,无论是用材料的人,还是听材料的人,都不会太在意。其实,标点符号也同样重要。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各种标点符号也是应有尽有,而且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意义,用好了可以锦上添花,用不好也会让材料打折扣。试想一下,若是通篇文章标点符号运用不当,读的人累,听的人不知所措,影响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研究推进。因此,写作者在起草材料时,要格外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该结束时,就果断画句号;该分层时,就用分号隔开;该强调就要善于使用叹号……

注重“小标题”,做到层次分明,简洁有力。写材料是为了部署工作、研究工作、推进工作,所以内容要实,要有“硬货”。同时,公文还有自身内在的特点,既要讲究内容实,还要讲究形式美,具体表现在层次的划分上、标题的拟定上。大标题的作用毋庸置疑,小标题是大标题下的分论点,只有层次分明、简洁有力,才能和大标题相互呼应,才能支撑起整个材料来,才能让听众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干。笔者认为,写材料首先要定好大标题,然后再逐层拟定小标题,既要注意和大标题的上下关系,也要注意各小标题的横向联系,做到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写材料犹如盖房子,拟定标题相当于搭框架,剩下的填充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写材料,要有大方向,付出大心血,追求大手笔,更要坚持“细节决定成败”,谨防“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0)
上一篇 2021-05-07
下一篇 2021-05-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