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写作那些事儿

安徽省宁国市西津街道大村村选调生 王淑岩

作为一名入职还未满两年的选调生,我加入写稿大家庭的时间还比较短,经验上也略有不足,可以说还处于一个“初出茅庐”的阶段,如果在这里介绍文章撰写的行文方法,不免有“关公面前耍大刀”的嫌疑,因此今天主要是结合自身经历和大家简单地聊一聊我写作的那些事儿,谈一谈我在写稿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能给大家写作以及投稿方向带来一丝帮助。

写作,对于从事组织工作的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件事情了。我是一名纯理科生,自小对文字方面的事务就不太感兴趣。工作后,当我接到第一个正能量评论主题时,心里就产生了无尽的疑惑,我应该怎样去写这篇文章?我能根据这个主题写出一篇契合题意的文章吗?“不会写”是我在写作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帮助我由“不会写”向“会写”转变的主题词为“实”。一是积累扎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好稿件必然离不开好素材的灵活运用。在学习大量阅读网站、报刊等刊登出来的文章后,我发现这些文章中常善于引用历史典故、诗句俗语,既能鲜明表达文意,又能增添文章色彩,这个发现让我鲜明地体会到自身知识积累的匮乏。因此,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周给自己定一个学习主题,譬如党建引领、先进典型、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内容不一而足、循环往复,把学习到的亮点金句和实用经验记录下来,形成自己专属的“武功秘籍”,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二是学习踏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管是在主流媒体网站首页上,还是在工作群里的推荐下,我们时常能接触到很多同仁的优秀文章,供我们学习参考,而这里我想说的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文章三千,只取一瓢饮即可”。学习优秀文章时应坚决杜绝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思想,如果仅仅是大量阅读而不去仔细研究,则很难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我们应仔细推敲优秀作品的行文框架、篇章构思和切入角度,分析研究每一个标题、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用词,从中发现写作特点和方法,先尝试以模仿的手法,从写一些短评和“豆腐块”开始逐渐过渡到整篇文章的撰写,“不会写”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处于写作小白的第一阶段时,我以为文章写出来就万事大吉了,然而现实的零上稿率让我意识到文章不仅仅是“总—分—总”写出几段文字出来这么简单,怎样写好一篇文章是我遇到的第二个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帮助我由“写不好”向“写好”转变的主题词为“思”。一是思考主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同样,文字也只是思想的载体,写文章最核心的是传达主题。翻看我最初的几篇文章,很容易发现我只是简单、平庸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和看法,通过复制粘贴,换个词语、换种表达拼凑出一篇文章,文章是缺乏核心支撑,没有“灵魂”的。借鉴作品也要苦练真功,正能量评论的主题虽然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思想却是独一无二的。写文不能落于俗套,“画别人画过的圈”,而是应该通过充分吸收营养,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形成写作知识框架,从而才能写出“观点鲜明、有血有肉”的文章。二是思考逻辑。刚写文章时,我时常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很是满意,因为引用的诗词、名言丰富,文章语句平仄押韵、对仗整齐,然而细看实则整篇文章逻辑混乱,没有清晰的主线和脉络。在更进一步思考后,我意识到,写文章要注重站在个人的视角分析评判,既要钻进材料,也要跳出材料,华丽的辞藻和工整的对仗只是给文章增添色彩的工具,不是撑起整篇文章的支柱,一旦文章的主题确定,就要形成自己清晰的逻辑链,围绕主题沿着逻辑去说明白、讲透彻。以我自己的习惯来说,我写一篇文章时,首先是将主题和与主题相关的几段分论点确定,俗称“搭架子”,然后再逐步将整篇文章扩充完整,虽然刚开始“搭架子”很难,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却写不出来几个字,像是在做无用功,但后续却能极大地帮助我摆脱思路混乱、无从下手的状态,行文更加流畅。

当我在主流媒体网站上发布我的第一篇文章时,内心的欣喜与自豪不言而喻,写稿的动力也大大增加,然而随之而来的几篇“落榜”让我陷入“不敢写”的迷茫期,很多同仁应该也有类似的经历,明明我这篇文章也得很用心,甚至比之前上稿的文章写的更加认真,花费的时间更多,为什么结果却是不如人意呢?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帮助我由“不敢写”向“敢写”转变的主题词为“新”。一是标题新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骨架”,标题起得好,就会对整篇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各大主流网站每天收到的投稿文章浩如烟海,编辑在审核稿件过程中,对千篇一律、毫无亮点的标题难免审美疲劳,如果我们的文章标题能够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与其他文章相比自然就更能吸引眼球。在这里我以自己去年3月份共产党员网上稿的一篇文章为例,文章最初的标题拟定为“走好高质量发展这条路”,后觉不够新颖,过于寡淡,最终将标题改为“撑好高质量发展这艘船”,三个分述主题分别比喻为“罗盘”、“桅杆”和“风帆”,虽然谈不上新奇,但提炼修改后明显更加精炼生动,也成功得到了编辑推荐,侧面印证了标题的重要性。二是主题新鲜。现今网络媒体发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时事热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速度让人难以想象,今天还是热点的话题,明后天可能就已经被大家遗忘,对于文章写作来说,新颖性和实时性更显重要。这里还是以我之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为例,2021年10月31日,《党课开讲啦》第三期《党的伟大成就》播出,当天晚上我同步观看了这期节目,感触颇多,于是写下《聆听党的伟大成就汲取砥砺奋进力量》这篇文章,文章从中国共产党“能”在哪里,中国人民“行”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三个方面抒发了我对共产党建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感慨,表达了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握紧伟大事业接力棒、续写新时代奋斗篇章的核心观点,并向共产党员网进行了投稿,第二天早上,编辑就推荐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属于即兴发挥,并没有经过精心的修改完善,当然也更谈不上是这类主题里最好的,之所以能够很快上稿,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占据了时间优势。10月31日的节目,同样一篇文章,11月1日还在热度期,如果11月6号再投稿这个话题,可能就属于严重超期了,“编辑推荐”对文章本身质量的要求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提笔千斤重,写作如果只靠一时兴起,那么它必然是一条艰难的路,当我们对文章的要求逐渐提高,希望每一篇都能得上稿之后,必然越来越能体会到写文的劳心伤神,也难免会心生畏难和抵触心理,因此,“不愿写”是我成长路上遇到的最后一个问题。

“有情饮水饱,无情金屋寒”,帮助我由“不愿写”向“愿写”转变的主题词为“情”。一是对文章真情实感。“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写文章重在从实际需要出发,脱离实际,为写作而写作,任务式写作,就会导致形式主义、假大空,也会一步步消耗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对文章倾入感情,写出的文章才能在先感动自己的基础上,再去感动他人,进而引人深思、引发共鸣。有时候我们不用过分在意文章是否会得到编辑青睐,只要在撰写文章过程中有一个热情的好心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之中,以用心的程度丈量写作的高度,才能从写作中真正获得满足感。二是对生活真心实意。“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对于写作亦是如此,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正是出自对生活真诚的热爱。生活是一座富矿,有写不尽的素材,一篇文章灵感的迸发有时候并不来源于你坐在电脑桌前的苦思冥想,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写日常所遇,写工作所见,写心中所感……这里我从共产党员网上选取了几个例子,简单的供大家参考,如《俱全“色香味”包好“组工粽”》一文中,将组织工作与包粽子结合起来,既生动有形象;《民主生活会要“排毒治病”》一文中将民主生活会的自我批评与批评制度巧妙比喻为排毒治病,浅显易懂;还有《@党员干部母亲节请备好四份特殊“礼物”》一文中,将党员干部自身需要具备的素质与母亲节的礼物联系起来,契合了热点也彰显了担当……这些例子还有多,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细心留意生活,我们会发现随处可见写作灵感,处处都有写作素材,写作这件事儿,也变的不那么枯燥了。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5-18
下一篇 2022-05-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