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 谱写党群“共治”良方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办事处 鲁雯卿

近日,中共福建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福州举行,会议激励党员干部要苦干实干、拼搏进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对于基层党员干部而言,要以“朗朗书声”锻造政治素养;以“法治决心”化解群众难题;以“倾听民声”走进群众生活;做到“声”入人心,奋力谱写新时代下党群“共治”良方。

会心品“书声”,党建引领促“德治”。读好政治理论之“书”,是党员干部基层治理的“指南针”。做好理论“书声”声声入耳,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德治”作用。一是组织强化,明“思路”。制定政治素质提升、业务能力学习等学习方案,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个性化”制定学习内容,为基层理论学习厘清路子,再出发。二是党建引领,立“平台”。以理论宣讲、道德讲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等打造“学习阵地”;以党员e家、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树立网络“学习园地”,不断丰富学习方式、方法,让学习有“新意”,有“创意”。三是人才培养,添“动力”。以科技特派员、专家、教授等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在理论宣讲的基础上增添实操项目,让理论之花在基层实干的土地中绽放,不断规范干部“德行”,助推“德治”建设。

决心化“怨声”,干部俯身明“法治”。以“法”为“媒”,搭建党群“法治”平台。一是下沉一线,让“怨声”发得出。通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法治驿站”、开设普法课堂、法治热线等让群众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二是拓宽渠道,让“怨声”收的到。通过选用“基层调解员”,织密“综治网”。由党支部带头,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分片、分段“包干”,划清责任范围,达到法治建设“无死角”。三是同心同德,让“怨声”解得了。想群众所想,知群众所愿。以法律手段为基础,为群众解难题、化积案。通过定期调研、排查,确保群众反馈问题处理到位;设立法治在线专栏、监督意见箱等,确保法治工作的高效性。

虚心听“民声”,党员示范显“自治”。村民自治是振兴乡村的有力保障。促进村民自治的“种子”,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上“落地生根”。一是以民声为“导向”,让群众“自治”有保障。将群众的意见作为基层治理的“抓手”,学会聆听群众的心声,才能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通过编制适应村庄现代化建设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三字经”等,让乡村振兴方针成为群众朗朗上口的“乡话”“土话”,走进群众日常生活。二是以党员为“标杆”,让群众“自治”有方向。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不断强化党员“先锋意识”;评选“学习标兵”“产业能手”;培养“田秀才”“土专家”等,在群众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民能动性。三是以发展为“方向”,让群众“自治”有长效。鼓励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村内发展成为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带领村内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就业增收;通过“强村+强村”“强村+弱村”模式,互帮互助、共商共建,促进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整体经济长效发展。

(0)
上一篇 2020-12-23
下一篇 2020-12-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