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士兵”的爱国情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三合镇人民政府 罗国林

夜深时刻,有幸读到一位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带队老师的工作感悟,这位老师在文中写到了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的伟大壮举,写到了基层扶贫干部奋勇前行精神。

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以“士兵”身份表达着自己特殊的爱国情。正如评估老师所说,基层扶贫工作很苦很累,但众多的“战士”勇往直前。从农户的走访摸底到建档立卡,从日常的走访帮扶到迎接各级的督查考核,从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到2020年的决战决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少不了扶贫干部的身影。帮扶工作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看过了花开花落,经历了风吹雨打,收获了人生的宝贵财富。

扶贫工作加班是常事,“5+2”“白加黑”不是特殊情况,节假日不休息是家常便饭。在脱贫攻坚走访摸底环节中,每个干部负责1—2个村民组,挨家挨户登记信息,家庭人口有几人、家庭人员结构怎样、家庭经济来源是什么、有没有孩子在读书......每一项信息都在登记表和工作记录本里登记完善,再让群众签字摁手印,丝毫不敢马虎。  

精准识别后,就是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缺资金的就联系小额贷款,缺技术的就开展技能培训,缺发展门路的解决就业......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造血”方法,从根本上消灭贫困。这些工作说出来就是几句话,可要落实起来却需要付出很多汗水与泪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乡镇大力实施种植、养殖、加工等扶贫项目,每一个扶贫项目从谋划到具体实施,都需要领导干部“呕心沥血”。扶贫“士兵”们一天忙上忙下、忙里忙外,别说回家,有时就连吃饭也顾不上。在繁忙的工作中,很多村干部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背后都凝聚着领导和干部的心血。

扶贫工作很苦很累,苦在身体的疲乏,苦在内心的辛酸和无奈。很多干部叹缺乏“分身”术,基层的工作不仅是脱贫攻坚,还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综治维稳、农业农村发展等,可谓是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在工作中干部们经常感叹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没能按上级领导或部门要求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时,被通报、批评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但工作忙不是理由,“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没完成任务就只能承受“处罚”,这是“战士”们必须要克服的困难。周末不回家,假期不回家,接连几个月不能回家,家人心里或许会产生抱怨,父母抱怨子女忙,忙得忘了爹妈,妻子抱怨丈夫忙,忙得孩子生病住院也没有闲暇。身为“战士”,为了打胜这场人民生活的“贫困仗”,“士兵们”只好先把家放下。

“伤心总是难免的”,但战士们必须得一往情深,因为“士兵”是不畏艰险的,工作上的委屈不是问题,针对群众存在的“等靠要”、不积极的思想,要想方设法用好“攻心计”,做好“辩论赛”,宣传好国家政策,用“扶志加扶智”方法解决他们思想总开关问题。工作中群众的不理解,被群众误解也不是问题,针对群众因误解产生的不满意,通过“苦口婆心”地向他们解释,再用实际成效予以“证明”。

战争是残酷的,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些党员干部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用宝贵的生命捍卫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扶贫工作事关贫困群众生活生存大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基层脱贫攻坚工作“士兵”,哪怕前进之路荆棘丛生,充满艰难险阻,也决不能退缩,战场之上无逃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中国的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在世界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当下正值多事之秋,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世界局势紧张动乱,在充满挑战的关键时期,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使出浑身解数点缀着“中国梦”这一幅宏伟蓝图。

强国之路多英雄,让我们秉承革命先辈的顽强战斗意志,弘扬前进路上优秀同志的大无畏精神,迈着铿锵的步伐,满怀爱国之情,谱写新时代基层“士兵”工作的新篇章,用新的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

(0)
上一篇 2021-01-12
下一篇 2021-01-1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