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贫困地区的“候鸟”

山西省晋中市纪委监委 王仲康

扶贫济困、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美德,是华夏儿女的品行和品格,更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消灭贫困、同步小康的背后有着一名名扶贫干部的付出和汗水,他们就像迁徙的候鸟,本能地往返于家庭和贫困地区之间,用尽全部的力气发挥最大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使命,准备下次的挑战。

“迁徙”的路途

感受到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候鸟们逐渐集结成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就像南方的人们在等待候鸟的到来一样,贫困地区的群众也在盼望着扶贫干部的到来。每次出发驻村前,这些扶贫干部都要安抚好吵闹的孩子和抱怨的家人,仔细查看近期工作计划还有未来天气预报,收拾好若干衣物、食物,联系一起扶贫的战友,集合、结伴、出发。在路上,被大雨、暴雪、甚至交通事故封住前路的时候,他们透过车窗看到的是丘壑纵横、峰峦重叠的大地,想象着千百年前的先民是怎么跋山涉水、筚路蓝缕、辛勤劳作来让生活存续,就更觉得自己前行的脚步和方向,更觉得扶贫工作的意义和重要。心中的信念和那难以浇灭的热情让他们克服焦躁和不安,暂时忘却了家人们的担心和牵挂,忘却了贫困户的挂怀与期盼,等待着云消雾散、雨后初霁,再次前行。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头的使命,深知自己必胜的勇气,深知自己奋斗的价值。

“迁徙”的意义

对迁徙地来说,候鸟总会如期而至;对贫困村落来说,扶贫干部自然也不会无故缺席。他们坚持驻村帮扶,坚持入户走访,不断了解贫困户动态信息,不断掌握贫困户生活需求,一切工作都为了解决贫困户困难,一切工作都围绕贫困户更美好的日子。他们在这里发光发热、奉献自我,完成了产业帮扶、就业指导、医疗保障、易地搬迁等一系列工作。皮肤黑了,嗓门大了,饭量涨了,胆量足了,容貌发生变化的背后带来的是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带来的是村容村貌的提升,带来的是接续发展的平台。驻村坚守、精准帮扶的意义不仅在于上述的改变,更通过扶贫干部细致的陪伴与关心,给贫困户带去慰藉和希望:不管身在哪里,不管年龄性别,不管贫困程度,都会有人承载着党的意志、承载着社会期待,一直和你们手牵在一起,心连在一起,献身帮扶的不仅是下乡到村的这些干部,更有在背后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们。

“迁徙”的精神

扶贫干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解决问题、消除贫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直面自己本心,再次接受教育的过程:他们面对挑战,砥砺本心,忆苦思甜,困难群众真诚的笑容让他们一切的付出都变得值得,泥土中混合的香气让他们的经历丰富出彩。对他们而言,人生最美的风景在这里,时光最美的阶段在这里,难以磨灭的记忆在这里。这种帮扶的精神将一直指引着他们今后的工作,这种无形的财富将让他们更加自由地奋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候鸟都能等到春暖花开,他们永远停留在了飞翔的路上。黄文秀、张小娟、曾翙翔等千余名扶贫干部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贫困地区的山川大地里,把自己的容貌倒映在了贫困群众的脑海记忆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无畏的英雄气概将一直激励着其他“候鸟”,扛起责任,目光坚定,不断飞翔。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脱贫攻坚的路上,每一个贫困户都没有落下,乡村振兴的日子里,扶贫干部也将继续再接再厉,勇往直前。正如候鸟的迁徙不会停止,扶贫干部的精神也不会懈怠。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接下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候鸟”们依旧满怀期待、精神昂扬,希望自己能够再次为了基层群众的美好生活,为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扶摇直上,振翅翱翔。

(0)
上一篇 2021-03-25
下一篇 2021-03-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