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里话材料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官庄街道办事处 钟睿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从校门踏入基层已有一年余。基层日子繁忙且充实,总是有许多新变化、新要求、新方向。而在党政办的日子,数最让我心怀“怨念”者,那定当是撰写材料。一篇篇文字在繁忙的日常性工作中、键盘的敲击中、黑夜的灯火中产出。我常常与同事笑言:“材料人的宿命果然逃不开材料”。从工科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尽管与优秀仍有莫大距离,但结合专业所学,总有些浅薄趣思。

原子运动构成丰富变化,不断求索打牢思想之基。运动让物质拥有了无数可能性,原子在运动中建立了特殊联结,从而获得了不同的性质。且随温度上升,原子运动更为剧烈,材料塑性得以提升,材料更易成型。反观材料写作,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否紧密贴合党的思想和要求是一篇好公文的生命线。形成材料的来源是人,一篇材料是否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可操作性映射出撰写者自身的思想水平。要得到内涵深刻、语言朴实精炼、实用性强的文章,就必须以足够的思想认识来确保写作时拥有高的视野、鲜明的视角、清晰的逻辑。要提高思想认知,就需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以及历史、科技、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断给自己“加温”,让自己的可塑性更强。要始终对学习抱有高的热情,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做中学、学中做,在问中学、学中问,结合实际问题和困难,增强理论转化能力,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细微元素影响材料性质,细节打磨关乎文章质量。最普遍的钢,在其中添加少量铬、镍就能成为不锈钢,添加少量铬、钨,其耐磨性、抗疲劳性都会得到较大提升。撰写材料时,缺少细节打磨,尽管思路有新意、观点贴实际、做法有实效,但若是语言杂糅、重复表达,则显得拖泥带水、语意不清,若是枯燥乏味、缺少变化,读者则缺兴趣、理不清、读不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写作时要做好文字的推敲,反复润色修改。一是要追求语言的精炼准确,做到要言不烦、突出重点。尽量用精简的语言讲清事、说清理,不绕弯子。二是要追求语言的丰富有趣,要让语言形象、生动、接地气,用巧妙的、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文章讲活,将通俗的事物融入进抽象的理论中来。如习近平总书记以“三牛”对干部品性作出要求,用“牛栏关猫”来要求注重针对性和指导性。三是要理顺文章逻辑,从文章整体结构,到每一要点的起承转合都要理清,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水到渠成,切忌思维混乱、结构混杂。

成品要求决定加工工艺,现实需求决定如何下笔。材料变为产品,常用的加工工艺有铸造、锻造、冷轧、冲压等,对成品的要求决定了加工方式,不恰当的加工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加工效率,还会造成产品质量不可靠。文稿写作也是如此。一篇文稿如果摸不清为谁所用、给谁来看、达成何效,轻易动笔,只会体裁不合、文风不当、不伦不类。因此,首先要清楚写什么。明确是以领导个人名义还是单位名义,是向上汇报、请示还是向下通知、安排。其次要确定使用场景,考虑使用对象、面临场合,如正式公文就需把握公文体裁,确定使用上行文、下行文或者函件;领导讲话稿要确定使用场景,是党(工)委会议还是政府会议,是内部会议还是公开会议,是庄重场合还是鼓舞场合。最后要确定怎么写,要搭建文章整体框架,确定文章立意,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根源、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政策支持,考虑环境的客观因素,剖析领导的个人偏好、语言风格,让文风符合使用场景,文章内容中心突出、主题集中。

(0)
上一篇 2021-03-26
下一篇 2021-03-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