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夏令营乱象频出 亟待严厉整治

疫情后的首个暑期,亲子游、研学夏令营产品预订迎来高峰期,各式各样的夏令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也充斥着不少资质低下、浑水摸鱼的机构。这些不具备办学资质和保障能力的夏令营机构,不仅损害家长的经济利益,甚至威胁到孩子的人身安全,亟待严厉打击。

虚假宣传情况突出。为了吸引家长报名和提高收费,部分夏令营在宣传上做得天花乱坠,主打国际、高端、时尚,实际内容却与广告宣传大相径庭。7月25日,有十几位家长反应游美营地“千岛湖美式夏令营”在师资、住宿、餐饮配套等多方面存在多项虚假宣传,一是该夏令营承诺外籍导师均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非英语国家,口音非常不标准;二是孩子们的宿舍、餐厅存在多项问题,比如报名之初承诺餐食是自助餐,但实际上只提供有限食物。

“霸王式”条款导致维权困难。当前夏令营多采取“先付款再签合同”的报名流程,且合同条款苛刻,对消费者极为不利,给后续维权带来诸多隐患。7月22日,上海刘女士反应YBDL青少年篮球发展联盟存在退费困难问题,提前两个月退费竟无法全额退款,并且要扣除30%手续费。

准入门槛低,获利空间大。在“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外教培机构迅速向夏令营和研学旅行转型,相关企业突破百万家。据媒体报道,除去硬性开支,一般夏令营的利润平均可达30%-40%,一些小的夏令营机构甚至能达到60%-80%的利润。如此巨大的利益驱动着夏令营主办方急功近利,造成诸多行业乱象。与此同时,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和专门的行业规范,各类夏令营的质量良莠不齐。

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当前夏令营准入门槛低、无需特殊资质即可开办,并且项目层层外包,导致健康卫生和安全问题难以保证。7月22日,有家长反映广东广州“黄埔少年夏令营”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宿舍阴暗潮湿、长霉点、臭气熏天,六七名孩子从营地返回后患上手足口病。7月26日,湖南长沙精鹰夏令营教官在室外35度高温下用绳子将两个孩子绑在训练用的铁柱子上,严重侵害学生人身安全。

如何整治夏令营乱象、规范夏令营行业发展,真正发挥研学作用?

强化政府监管,确保全流程把关。第一,把好“准入关”。立法机关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夏令营市场的乱象有针对性地出台法律法规或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对夏令营活动进行规范管理。明确机构准入资质并严格审核,对于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不允许其进入夏令营市场。第二,把好“内容关”。制定夏令营的定价标准,禁止主办机构满天要价,或产品质量与收费价格不相匹配;监督夏令营的服务质量,比如实际行程安排与宣传内容是否一致、食宿环境是否达到标准等;建立夏令营的评价体系,对夏令营的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定级,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第三,把好“售后关”。明确相关活动的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健全惩罚措施,加大惩处力度,妥善解决事后维权问题,为购买夏令营服务的家庭提供有力的消费者权益保障。

实现多方联动,加强多主体协作。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作为,明确监管主体,夯实监管责任。通过增派人手、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巡查监督力度,对于巡查中发现的没有相应资质、销售课程与实际提供服务不一致、基本卫生条件和饮食保障不达标的机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立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及时掌握本地区注册的夏令营机构、开展的夏令营活动,便于开展动态管理;建立公共联网平台,对夏令营活动的安全性、承办资质、活动预案等事先进行专业审查,方便大众查询。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辨别能力。发动群众及其他主体参与监督。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宣讲、制发宣传册等措施,提高社会公众对不合规夏令营活动的监督意识;畅通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网站等,方便社会、家长和学生投诉举报;开展多方协作,积极和场地提供方、社区街道、派出所等密切合作,确保一有“风吹草动”能及时出击,织牢严密的监督、保护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宋紫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8987.html

(0)
上一篇 2023-08-25
下一篇 2023-08-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