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盘活”的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近日,一则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短片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在该片结尾,小玉壶讲到:“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文明的使者,是文化的名片。想要在世界文明的激荡洪流中站稳脚跟,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要把文物“盘活”,让“活”起来的文物发出历史之声,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述说”历史,需要保护文物。文物都是沉默不语的,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而被“盘活”的文物却会“说话”,以特有的方式向世人“述说”历史。看老北京胡同的一砖一瓦,透过砖瓦的颜色,我们可知当时的民风;抚摸砖瓦的质感,我们可知彼时的烧窑技术、社会风貌、经济生产情况和文明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不计其数的文物,“盘活”文物,需要我们对文物实施具体的保护工作。根据文物现有状态,统筹规划,实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做好“盘活”文物工作,还要树立文物保护意识,以远瞩性和战略性思维将挖掘、保护文物工作做在前、做在先,确保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传播”文化,需要创新方式。虽然“活”起来的文物可以“讲述”历史,但方式往往是千篇一律。想要与文物进行跨时空的“对话”,需要我们创新传播方式。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一开播就备受好评,将生涩难懂的《尚书》《论语》等典籍,以容易接受的对话形式呈现,让观众感受典籍的无限魅力。近些年,由故宫博物馆带头兴起的文创周边产品,在全国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地掀起了制作文创产品热潮。既赋予了文物第二次“生命”,又让游客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让“盘活”的文物,更生动的向人们“传播”文明和文化,就需要我们不断谋求创新,积极拓展文物展现渠道,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讲好”故事,需要敢作敢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文化是世界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们要抓住机遇,因时而谋、因势而动,不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从08年的奥运会,到22年的冬奥会,再到如今的亚运会,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每一次都带来新的震撼,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文明因互鉴而精彩,文化因融合而多彩。文物凝结了先人的智慧和民族的历史,沉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盘活”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更好的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世界文化增添色彩,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成天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5542.html

(0)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 2023-09-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