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镇探索“335”路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助推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近年来,五马镇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探索创建安静村集体经济发展粮食千亩片试点示范,走出具有五马辨识度、全县影响力的集体经济发展“一集三统五突破”新路径。截至目前,试点打造的安静村集体经济豆玉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总面积达960亩,预计全年收入可达20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60万元,政策性补贴46万元),实现净利润74万以上,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耕地恢复补足、乡村产业振兴三赢局面。

 一、锚定“三个集中”,深挖发展“潜力”

坚持“集中优质资源”,聚合力,共发展。明确党建引领、支部搭台、产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深挖优势要素,推动资源整合,借力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创建契机,拓宽新时代农村发展之路。

(一)集中人才资源。坚持强党建、建制度、做示范,建强村“两委”班子,下大力气选育懂经营、善管理、守规矩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人”,充实村干部2名、后备干部3名、农村致富带头人12名,同时借大力开展“双百助推”活动契机,充分发挥村属1名县人大代表、2名镇人大代表职能作用,有效构建“镇+村”“干部+群众”人才体系。严格落实“清单式”工作部署销号机制,落实村务公开,每周向镇级汇报进展情况、每月向村民代表大会述职,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集中土地资源。按照“种植成片、大户成堆”的工作要求,采取熟地流转费用三年10%递增、村集体经济集中开垦撂荒地、与原承包人签订租金抵扣整治费用合同等方式,打造千亩豆玉种植示范片,推动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安静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整合荒废经果林530亩、荒地闲地430亩,改造出960亩集中连片的宜机化耕地资源,为生产机械化、种植专业化奠定基础。

(三)集中项目资源。安静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40万资金,全资成立玉豆种植服务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主动探索传统种植向规模化模式要出路、产业发展向市场要效益的新模式。借助40万元本金撬动“千亩片”项目,获2023年部级大豆单产提升攻关行动项目资金24万元,建设粮食晾晒场一个,争取2023年中央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70万元,引入龙头企业重庆市顶山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销售—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利益联结周边群众1347户3799人。

 二、抓实“三个统一”,修炼发展“内力”

率先实行农业生产“统种统销统管”模式,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形成集生产托管、全流程服务供给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一)统种降本增效。统一物资,与奉节县科技小院开展深入合作,发挥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统一安排采购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和机械化服务,与签单企业平摊种子费用,使用新型一次性肥料,实现每亩节省施肥用工3至4次,每季作物亩均种子成本降低70元、肥料及施肥成本降低500元、农药成本降低25%。统一标准,开展种植技术培训4次,统一采取2-4行小株距密植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间作套种年际间交替轮作,以标准化营养坨育苗、豆玉六四开科学布局等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施氮量、农药使用量降低20%以上,每季每亩多生产大豆100公斤、单项增收超700元。统一耕作,坚持以统种统管统收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增强质量效益,成立安静村劳务合作社,以农业耕种微耕机、农用无人机施药等科技赋能,为周边村民、困难群体提供固定就业岗位35个、临时就业岗位1000人次,发放工资21万,实现人均增收2100元。

(二)统销保障兜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订单式农业+商品化销售”销售模式,打造“安静甜玉米”“无公害大豆”等特色本土品牌。鲜食玉米与重庆市夔明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以1.5元/公斤价格全量收购。籽粒玉米与顶山农业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建成食品加工厂1个,生产玉米羹预制菜、爆米花等特色食品,有效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消除了群众农产品滞销顾虑。

(三)统管规范履职。召开群众院坝会、村民大会4次,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奉节县五马镇安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章程》,通过定期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述职、及时开展党务公开等形式,紧盯村集体经济运行中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等环节,将监督作用发挥到每个地方,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现“五个突破”,激发发展“活力”

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实干破题,突破了动员群众参与难、耕地保护集资难、集体经济壮大难、利益联结分配难、农业产品销售难等“五大困境”,打造了有五马辨识度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样本。

(一)突破“动员群众参与难”困境。项目前期通过“政府规划前景+代表入户宣传+村民外出考察”工作方式动员群众。由政府统一规划发展计划,巧借“双百助推”活动,发动在镇县级、镇级人大代表40余名,下沉到村开展入户政策宣传,累计完成示范片区内走访400余户,实现在家村民全覆盖,召开院坝会4轮20余次,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5次,同时鼓励群众以投工、投地等方式入股,支付工资、支付土地流转费、受益分红等方式进行利益联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实现村集体经济、土地流转受益户、群众多方增收共赢,矛盾大幅减少。

(二)突破“耕地保护筹资难”困境。耕地保护,关乎“国之大者”。发展村集体经济粮食千亩片,充分激活撂荒地、集体经济、农村闲置劳动力等要素和资本,不坐等县级财政资金,打捆落实种植大户、豆玉套种、撂荒地整治等政策补助资金,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片流转土地的方式,将撂荒地、已成废弃经果林的耕地等一并流转,以复耕产生的收益反哺村集体经济,破解耕地恢复补足工作经费不足的困境。盘活现有40万集体经济资金,统筹整合撂荒地开垦资金200亩4万元,中央扶持项目资金、集体经济组织结余等资金123万元,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截至9月,五马镇耕地保护工作通过市级审核401.85亩,完成土地整治1270亩,完成率达90.13%,市级审核进度排名全县第二。

(三)突破“集体经济壮大难”困境。通过适度集中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农民有技术、农村有土地的优势,实现集体经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更好实现保本增收,有力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静村集体经济累计增加960亩土地3年经营权、设备设施折合20万元、晾晒场1个。初步估算,种植玉米产值85.92万元、大豆产值74.88万元,种植补助41.37万元,减去土地整治、种植等成本,预计年净利润达74.75万元。

(四)突破“利益联结分配难”困境。探索“4321”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模式,通过股民代表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表决后进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确保了群众分红收益多于土地流转费用、务工收入高于种植收入,重构农村生产生活形式,形成了稳固的利益联结。(“4321”模式,指从经营性净收入中提取40%用于种植合作社股民按流转面积进行利益分配,30%注入集体经济作为公积金发展村内公益性事业,20%用于村集体经济股民进行利益平均分配,10%对贡献突出的村干部进行奖励。)

(五)突破“农业产品销售难”困境。打好“品牌兴农”“延链补链”“产销对接”三张牌。推动农产品从小农种植走向规模耕种,着力建设镇级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动从作坊式加工走向工业化生产,延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开发玉米羹预制菜、即食玉米等产品,深挖农产品价值。推动从单一农业走向产业融合,深化产销合作,采用“订单农业”生产方式,实现鲜食玉米、籽粒玉米当季销售无滞留,成功做到把农产品顺利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截至目前安静村共出售鲜食玉米573吨,实现盈利85.92万元。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干部有为是基础。“抓经济,见政治”。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系统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到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打造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整合资源要素发展立村富民产业。

(二)科技赋能、精心管理是根本。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化,鼓励探索微耕机、无人机等农机合作及科技小院蹲点指导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拓宽中小经营主体使用渠道,以科学、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种植体系推动农业增产减损、节本增效。

(三)群众有福、效益倍增是关键。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工作的长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牢牢把握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牛鼻子”,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促进干群连心,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222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2008.html

(0)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 2023-10-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