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下基层”蔚然成风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是我们追根溯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的精准路径。

一、从“声边”到“身边”,政策落基层。上能接天线、下能接地气,是基层群众最喜欢的干部形象。“四下基层”中,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者、践行者,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和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送到人民手中、送到人民心坎。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学细悟、讲活讲透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党的方针要务求“落地生根”,党的政策要力求“开花结果”,党的理论要追求“深入人心”。因此,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多些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土方言”,在田间地头的聊家常中把“生涩”的文字生动化、朴实化,在“一条板凳”的近距离交流中,把书面政策通俗化、简单化,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与党的血肉联系,切实让党的政策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从“脚力”到“能力”,调研入基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着力在“下”字上做文章,牢记“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深入矛盾集中的地方察实情,走到乡村振兴最前沿去感受,体味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体验群众的衣食住行,在乡村“烟火气”里发现打开基层治理的路径,以“一件事”推动“一类事”的治理,以治理“一个区域”的好方法找到打开“一个地方”的金钥匙,切实在调研实践中掌握规律、落实行动。

三、从“坐诊”到“出诊”,接访下基层。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项政策、一个措施、一件工作到底行不行、实不实、好不好,关键看是否为群众解决问题、是否奔着“急难愁盼”去。群众的“口碑”是评价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基层日常工作中“信访”是一件大事、要事,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解决问题,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让老百姓诉求的“急难愁盼”成为政府“摆在桌上”的议题,切实让矛盾在“萌芽”阶段就得到有效解决,让老百姓在暖人心、接地气的体验中感受党和国家的温度。

四、从“会场”到“现场”,办公到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利用好“一线工作法”,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式”推进,既要“稳扎稳打”、现场就办,也要“小步快跑”、急事急办。不仅如此,还要到矛盾一线、纠纷前沿去感受真实氛围,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聚焦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一线发现的真实情况,现场办公集中“会诊”,让“看不见”的商量成为“看得见”的行动,拉近机关与基层的距离,搭建领导干部与群众百姓的“连心桥”。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现场会诊、现场解难、现场开方,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的实际行动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是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坚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领会“四下基层”的实质和内涵,把“四下基层”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主题教育善作善成。

(内蒙古杭锦后旗组织部 郝昱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鲸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4515.html

(0)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 2023-1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