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失能老人照料现状、问题及建议

失能老人是指因意外或疾病,身体或精神出现损伤导致生活能力或社交能力丧失的老年人,年龄通常为60周岁及以上。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约占40%,他们不同程度需要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

现阶段我国针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服务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照护、社区养老照护和机构养老照护三种服务模式。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主体主要为家庭成员,包括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服务主要包括日常护理、照顾、协助等内容,服务对象多数为健康程度较好的轻度失能老人。社区养老照护服务主体通常是社会组织或政府机构,服务内容包括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社区养老服务的对象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和护理。机构养老照护服务主体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机构养老服务的服务内容较社区养老增加了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内容。机构养老服务适合中度或重度失能老人,享受机构专业的照顾和护理服务,但是需要支付较高的服务费用。

但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失能老人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老年照护服务供给水平,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受传统观念、社会体制、家庭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现阶段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存在不足之处。24 小时不离人的看守、巨大的精神压力、高昂的护理费用……失能老人的照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痛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更是道出了多少家庭在照护失能老人上的艰辛。

长期照护服务供求失衡。近年来,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增加。我国养老机构床位资源供不应求,失能老人社区和机构养老资源匹配情况不足20%,超过 80%的失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只能对已入住的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并不能提供上门服务。目前无论是社区照顾还是机构照护中能提供给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相对于其需求而言是严重的。另外,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家庭照护仅能提供生活照料方面的非专业化服务,而社区和机构现有的医疗康复也已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加上照护服务专业力量不足,照护服务的实际有效供给同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照护服务的供求失衡,进而影响发展速度。

失能老人评分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的评分机制缺少科学依据,很多中度、重度失能的老年人被认定为轻度或甚至被认定为没有失能的人群。根据调查,目前对失能人员的评分机制采用评定量表的形式,通过对失能者康程度有关,也与心理健康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服务有关,养老机构相关的护理服务项目与失能老年人所急需的服务可能存在错位,更重要的是与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很多家庭并不能承提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费用问题。我国很多地方的失能评分机制不够严谨,并不能有效评信失能老年人实际情况级实际需求。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理存在的难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

吸引多元力量参与。当前,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供需结构的不平衡问题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从需求方面来说,要对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号召基层人员、社工志愿者、机构照护人员等多元力量对失能老人参与长期照护的意愿。从供给角度来说,首先,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明确失能老人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定位,落实保障内容,确定合理的筹资模式和缴费水平,进一步完善针对失能老人的特殊险种“长期护理险”的推广,弥补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在制度设计上的缺失。其次,要保证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可及性,提高供给效率。在失能长期照护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鼓励和支持家庭、社区、护理机构等多元供给主体参与进来,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吸引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公立护理机构、非营利组织、商业护理机构和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供给新格局。

建立统一行业标准。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明确服务定位是发展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要保障。统一的行业标准可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行为和服务品质,降低服务质量的差异性,能够规范服务机构的行为和操作,确保养老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统一的行业标准可以为政府制定监管政策和规定提供参考,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有效监管。完善失能评估科学机制,失能程度的判断是制定准入标准的重要环节,必须根据科学、权威、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规则来进行。规范评估流程,建立失能老人评估台账,全面记录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制定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明确评估内容、评估方式、评估时间和评估标准等,建立评估标准的权威、准确性和参考价值。提高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长期照护医养结合养老的发展。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资源是长期照护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制定完善的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多渠道引才育才,完善行业职业培养机制,不断壮大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队伍,提高医养服务质量,满足失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首先进一步加强对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从业人才培养,在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中增加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宣传养老护理员职业的作用和意义,丰富宣传渠道,改善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其次开设相关专业,重点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专业,如职业院校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增加此类专业学生规模。制定和完善养老护理员人才培养激励制度,采用各种手段激励,增加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的吸引力,如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制定并完善养老专业人员职称晋升体系,拓展职业发展路径,提高职业发展潜能,激励医养结合人才技能提升,更好满足失能老人对长期医养结合照护需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44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9508.html

(0)
上一篇 2023-12-09
下一篇 2023-12-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