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平台施展宣讲大作为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人民政府 倪踏路

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最直接、最广泛传达到广大群众当中的有效途径。作为基层理论宣讲员,我们秉持着对理论宣讲的初心热爱,坚持以新思维武装自己,以新姿态化身党的“喉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指导群众开展实践。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为促进理论宣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用“心”发声,以高度的理论和行动自觉在基层一隅为党“代言”,施展作为。

“小角度”切入“大主题”,以新颖的选材聚拢人心。群众爱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考虑到听众的差异性,宣讲团“看人下菜碟儿”,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需求,因地制宜打造风格迥异的专属课程。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宣讲团每次都立足本土实际做足功课,从群众兴趣点着手,大力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亮点工作创新举措以及行业模范先进等本土元素。从小角度切入大主题,用小事例回答大问题,在小细节中见证大变化,把枯燥乏味的官话套话转化为简单生动的乡言俚语,变陈腔滥调为耳目一新,一开口就直戳听众“心窝”,拨动听众“心弦”,让每一次宣讲“叫好又叫座”。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越来越多的群众变得“跃跃欲试”,“独唱”变成了“大合唱”,“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无形中营造了“我们都是宣讲员”的良好社会氛围,带动更多群众主动学习、以学践行。

“小课堂”充满“大能量”,以贴心的服务深入人心。为了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宣讲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站、党员活动室、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等平台,不断发掘“大槐树”“小广场”等群众家门口的阵地,开设了“板凳课堂”“小广场课堂”“田间课堂”等“小课堂”,将理论宣讲延伸到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盛夏酷暑,宣讲员走进庭院与农民朋友纳凉话家常;午休时间,又现身车间班组与一线工人畅聊谈心;疫情防控期间,开辟“互联网+”宣讲新阵地,从“纸面”走向“云端”,以“微宣讲”的方式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式覆盖,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排场”变小了,距离变短了,但“舞台”更广了,反响更好了。群众在哪里,宣讲员就出现在哪里,“移动小课堂”就此上线,将“热气腾腾”的一道道精神“大餐”送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上,“干货满满”,清香四溢,让每一个“尝”过的人都“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小分队”满足“大需求”,以倾情的投入打动人心。人民有需要,我们有方向。面对新时期下群众的理论需求,基层理论宣讲无疑搭建了一座连接理论与实际、政策与群众的桥梁,引导群众从表面的直观认识向深度的理论认知层层递进,用这把“钥匙”解锁蕴藏在生活中的智慧,打通理论和实践相通的“任督二脉”。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能“填鸭式”灌输、不能“蜻蜓点水式”掠过、更不能“雨过地皮湿”般浮于表面。为了推进理论宣讲走实又走心,宣讲团在每一次上台前都会紧紧围绕各时期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以及群众的关心关切,全面、系统地商讨斟酌创作细节,仔细筛选诗朗诵、三句半等贴合主题的艺术形式,将无形的理论变得可说、可唱、可演。以满满的理论“正能量”、淋漓尽致的表现力把党的路线方针聊透,把一系列惠民政策讲透,在春风化雨中让理论“活水”沁润群众心田,将理论力量真正转化为群众力量,成为指导群众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的“实用书”。

鲁迅先生曾经写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做到了,凭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让理论宣讲在基层“燃起来”,实现理论传播与群众需要的完美结合。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将继续握紧“麦克风”,当好“传话筒”,用心尽力做好“小地方”的理论宣讲“大工匠”。

(0)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