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有“芒鞋问俗”之“姿”

江西省资溪县委组织部 杨雯

“芒鞋问俗”出自郑板桥《喝道》一诗中“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郑板桥十分注重调查研究,调研过程中尽量去除“喝道”“排衙”这些扰民的排场,不顾荒途劳顿,足踏草鞋深入民间访贫问苦。

近期,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国各地区部门掀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形式调研、作秀调研、无尾调研的情况,这在浪费资源的同时,还影响了党内风气,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对于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郑板桥“芒鞋问俗”的调研作风,轻装简行、深入群众、力求实效,杜绝“三式调研”,确保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

轻装简行,以“竹杖芒鞋即行李”之姿深入一线,杜绝“形式调研”。调查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摆排场”,而是为了探得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但当下,有些干部热衷于“彗星式”调研和“开会、看材料、听汇报”式的“形式主义”调研,让调研工作沦为隔窗观景、打卡拍照式的“调演”,这无疑与调研初衷背道而驰,不但无法得到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还会加重基层负担,疏离干群干系。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真功夫”,脱下西服衬衫、穿上粗衣布鞋,不打招呼、减少陪同,不定路线、随机选点,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听见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看见切切实实的发展难题,同时,也能倒逼相关部门“功夫下在平时”。

深入群众,以“缘是百姓家里人”之姿问计于民,杜绝“走秀调研”。调查研究不仅是了解基层实情、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更是总结经验、寻找计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习近平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为探索脱贫道路走遍全县200多个村,更是把桌椅摆在大街,坐在群众中面对面倾听百姓呼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群众共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在倾心交谈、推心置腹中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确保基层调研真正成为上级领导体察民情、洞悉民意、了解实情、科学决策、对症施策的重要“窗口”。

力求实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姿解决问题,杜绝“无尾调研”。“编筐织篓,重在收口。”再好的调研成果,如果不转化运用,就是一纸空文。只有做到“查以致用”,让调研成果服务实践、指导实践,用以促进工作、造福于民,才能充分发挥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的作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对短期内能解决的要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态度做到立即整改、逐一销号,对于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问题,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在问题解决后,要不断总结经验,做好问题归档,为调研报告形成、当地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每一次调查研究的过程都成为推动问题解决、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0)
上一篇 2023-06-02
下一篇 2023-06-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