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应从“望闻问切”中找“良方”

贵州省赤水市宝源乡玉丰村驻村工作队 梁分跃

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首创“四下基层”制度。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立足于“下”、根植于“民”,切忌“一阵风”“一场雨”,善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深入“田间地头”,查明“病源”、找准“症结”、开出“良方”,才能祛除“顽疾”,办好民生实事。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望”忧知情,察基层实际。“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要扑下身子“望”实效、“干”实事、“谋”实招,打通基层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以接地气的方式、冒热气的内容,让理论武装既“入耳”又“入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层现实困难和工作漏洞,理清群众最“忧心”的事、最“期盼”的事,从细微处、在细节上着力了解基层和群众的真实情况。

调查研究下基层,撂下面子,“闻”声知意,寻民间良策。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敢于“红红脸”“出出汗”、敢于揭短亮丑、敢于放下“包袱”,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时刻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把话语权交给群众,多听民生疾苦,多听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多听群众对工作开展情况的真实评价,多听群众意见建议,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广集群众智慧,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途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服务。

信访接待下基层,迈开步子,“问”意知解,晓群众心声。“基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化解“一线纠纷”,需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群众身边的日常生活为重点,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在“出题”“领题”“答题”“结题”中找准“关键题”,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禁毒反诈宣传、走访慰问帮扶等活动中从群众言行的“细枝末节”里听懂“弦外之音”。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良策”。党员干部要把听取群众意见作为必修课,要问到群众心坎里,问到群众紧锁的眉头上,做到眼里有问题、心里想问题、脑袋钻问题,多听群众对工作开展的意见建议,因势利导、综合分析,才能更好地推出惠民便民举措,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夯实坚实基础。

现场办公下基层,撸起袖子,“切”脉知害,办民生实事。“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党员干部要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不能“图一时之快”“治标不治本”,要一线“把脉”、现场“会诊”,切准脉象,摸清规律,找到问题和矛盾的根源,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力推“马上就办”,对“小疾以微疗”,以观后效,对“沉疴用猛药”,以绝后患,做到因病施救,分类施策,彻底杜绝相似问题再次发生,切实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3
下一篇 2024-01-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