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文件干部”要用“三味药”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政研室 许小刚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国家安全等面临新情况。但是有的地方干部“承平”日久,思想麻痹,风险意识低下,工作不扎实,不敢啃硬骨头,习惯于在办公室、会议室里“整文件”,成了不折不扣的“文件干部”。

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却还有干部整天忙于制发文件,一个科级单位年收文件3000余份,足以印证“文山难削”之痼疾,根治行动任重而道远。为“文件干部”把脉问诊,不难发现“病症”仍在思想上,把文件发放当工作推动、通过文稿写作拔高工作成绩、用文件工作稀释责任担当,如此种种,令干部“身陷其中,难以自拔”。对症备足“三味药”,方能标本兼治,取得实效。

转观念,督促基层“止虚风、重实干”。对许多基层干部来讲,领导干部整天都扎在会场上、文件中,谁来研究、部署、带头实干?必要的文件不可或缺,但基层是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经办人”,应该将主要精力用于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推动地方发展。如果“文件干部”多了,实干行动随之少了,很多工作必然停留在纸面上,悬挂在半空中,没有人落实,没有精力兑现,令利好政策变“画饼”,群众烦忧变“老大难”。思想问题还得用“心药”,要从抓实基层党建入手,校正广大干部的为民初心、干事方向,迅速转向一线实干,方能逐步缓解文件依赖思想,将更多精力用于办实事、解难事,关心发展大事。

重实绩,引导基层“戒浮夸、诚信干”。“工作不够,材料来凑。”在一些基层干部看来,工作能否出彩,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一半靠实干,还有一半靠材料,为此,才会花大量时间精力提炼典型、总结经验,老酒也要换“新瓶”装,把原本很普通的东西点缀得“高大上”。这种“钻空子”思想,源于一些糊涂上级疏于下基层,对工作实绩了解不够,给“文件政绩”提供可乘之机。如果领导干部热衷于实地考察,强调眼见为实,这些浮夸行为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由此可见,只要日常调研实起来,考核检查严起来,凡事看现场、看实绩,了解群众获得感,“文件加工”现象也就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纠作风,倒逼基层“不推诿、带头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岗一日,尽责一天。”然而,有的干部奉行“干多错多,不干不错”,巧借属地管理、工作安排为由,把责任下压、任务下放,当起了名副其实的文件“二传手”。对这种无端的任务,基层往往只想有个“交待”,在纸面上简单应付,看似“文来文往”频繁,却没有实际动作。对这种文件“空转”现象,一方面要厘清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权责关系,从源头破除推责避事思想,确保“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另一方面,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明查暗访,严肃惩治不担责、不做事、不尽力行为,倒逼每一级干部主动履责,打扫自家“门前雪”,减少发文推责的冲动。

(0)
上一篇 2020-08-04
下一篇 2020-08-0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