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宣讲应有“三味”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市新安镇人民政府 潘羽欣

  进农村宣讲政策,宣传党的好声音,农民党员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是关键。如何让惠农好政策更顺畅地抵达基层,把接地气、冒热气、动真情的话说到农民党员群众心尖上,应该更花心思。

  语言要带点“土味”。农民党员群众的天性是乐观的,所以风趣幽默轻松的宣讲深受百姓欢迎。到农村宣讲,既要保留理论的原汁原味,又要翻译成农民党员群众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农民党员群众讲不能同于对干部讲,通俗应该在第一位,精准精细在第二位,如果过于强调理论的逻辑推理、词义的辨析、提法的衍变等,受众会不感兴趣,听不进去。习近平总书记就善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此类既“接地气”又妙趣横生的“大白话”传递治国理念,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了最佳榜样。

  内容要带点“辣味”。政策宣讲应该从农民党员群众身边最关切的小事、实事入手,从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痛点难点破题。政策文件虽然枯燥难懂,但都是基于利农惠农的实际出发。宣讲者要站在农民党员群众的视角,弄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想听什么。把政策文件具体化、生活化,多结合农民身边发生的故事谈变化、讲体会,效果远胜于照本宣科念稿子。例如讲乡风文明,就可以从农村高额礼金、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歪风旧俗为切入点,结合农村“人情份子”借事摆酒谋利到婚丧嫁娶简办新办的转变,带领大家细细感受近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式变化。

  方式要带点“潮”味。目前农村宣讲多是由村“两委”组织在家农民党员群众到村部会议室或者小广场上召开会议集中宣讲,通常以村干部领讲为主,在宣读材料之外插入一点个人理解,而农民群众基本上是不太爱听,也听不进去。对于农民党员群众而言,宣讲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更加重要,如果不能有好的形式,再好的内容也难以吸引他们。开展顺应时代的政策宣讲,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新阵地,积极探索“云宣讲”“云直播”“云舞台”等“互联网+宣讲”新模式,确保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解决理论传播的空间问题。将“硬核”政策与地方特色的歌舞结合,编排成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好各类渠道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引导。比如平果市就善于挖掘利用嘹歌这种民间文艺的草根性,组织嘹歌爱好者用嘹歌讲述平果新发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播种红色文化,在群众中取得较好反响。

  进农村宣讲政策,要用带着“人情味”、带着“温度感”的百姓语言打动群众,才能让惠农好政策才能更顺畅地抵达基层、深入人心。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9
下一篇 2024-0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