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挥“墨”让“强农图”落地生花

四川省富顺县琵琶镇 龙万乡选调生 李雨珂 宋扬

  近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执笔挥墨,精字打头、耕字在心,以踔厉奋发的姿态,深入基层调研、多措并举探求乡村发展,坚持不懈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力强农强国的乡村振兴大计照进现实。

  执“精挑细酌”之笔,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绘就产业兴旺图。“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农业的发展必定需要突出优势,筛选出最有利项目规模化推行,打造出区域性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产业,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农民个人角度来看,稳产保供是首要任务也是首要需求。以县、镇一级统筹来说,小农经济带动性较弱,单纯的产出增多未能形成规模性产业,因而许多县镇探寻更多的是集体经济形式。打造出“一镇一品牌,一村一产业”的示范带,不仅形成集中、规模化的种养殖产业,以技术化兜底产出、规避风险,更能有效提高农户种养殖意愿,解决“撂荒地”问题。基层干部们要深入挖掘各村已有产业或盛产的农产品,动员农户群众积极参与谋划,开发出农业多种功能,发现乡村多元价值,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无论是做优特色种养殖产业,还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最重要的是健全完善农业产业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更多地把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研“勤于躬耕”之墨,以宜人宜居为准绳,绘就生态宜居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苏轼早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生活追求,但在现代化农村应齐“竹”与“肉”,既要让农村生活丰富精神文化,更要保障生活品质。精神文化在于狠抓党建引领,要给党支部建好制,村干部才能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完善镇、村、组三级人居环境网格体系,通过党员分布组建“乡情小院”画圈而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立组、院公约,乡镇多部门联合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能够有效解决乱搭乱建、乱倒垃圾等问题,显著提升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后,绝大多数群众过上有“肉”的生活实现,只有少数地方为防止大规模返贫发生,做出“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策略,设立脱贫监测户、继续下派驻村工作队和选调生,持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及时地把利好政策送至农家。

  铺“竭智尽忠”之纸,以全心全意为宗旨,绘就生活富裕图。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到:“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是要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在村一级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邻里琐事、红白喜事,还是插秧抽水、播种收割,党在村组农民群众始终是主心骨、引路人。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热忱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是坚定的,于我们而言,身处基层、贴近农民群众,不仅要多入农户,更要多问“农愿”,在走访中寻求群众反馈,面对问题要肯干、能干、干好,唯有此心,方能更好地满足群众所需。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9
下一篇 2024-0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