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贾的“致富经”

山东省莱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贾绪康

老贾是我的父亲,今年62岁,当了一辈子的农民。父亲很勤劳,每天早出晚归,土地是他的最爱;父亲很能干,庄稼地里的农活儿样样拿手;父亲很“有名”,一直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老贾有他自己的一套“致富经”。

跟着政策走,错不了

父亲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党是为人民服务的,跟着党的政策走,日子准错不了!”

高中毕业后,父亲选择留在农村务农,在生产队里担任拖拉机手。父亲的开车技术很好,很快成为了拖拉机队长。允许单干后,父亲借钱买了一台拖拉机,带着二叔、三叔跑运输,人家要盖房子,便给他们拉砖、拉石头。农忙时节,还帮乡亲们运送粮食,很是抢手。

后来,父亲又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放了鱼苗,还养了藕。每年春节期间,父亲会找几个朋友,穿上皮裤下去捕鱼,岸上等着买鱼的人早就排起了队,场面很是热闹。有段时间,村里借鉴外地经验,提倡推广冬暖式大棚,父亲第一个报名,并迅速建成投产,还带动了十余个农户,产生了良好效应。

2006年,父亲又建起了村里第一个“农业合作社”,租赁田地120余亩,搞起了规模化经营。为了更好地走上正轨,父亲还多次到临沂、菏泽、寿光去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从刚开始的甜玉米单类种植,到后来的西兰花、毛豆、菠菜、莴苣等多类发展,父亲的心得越来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他说,明天还要扩大规模,增加新种类,开辟新市场。

人勤地不懒,管理很重要

在父亲的带动下,村里及周边几个村庄先后搞起了蔬菜种植,同时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种子,同样的时间,可在蔬菜长势、平均产量等方面,父亲总是最好的。叔叔们都来取经:“老贾,你是不是有啥诀窍呀,藏着掖着不告诉我们?”这时,父亲故意昂起头,悠悠地点燃一支烟,故作神秘地说道:“一个字,勤;两个字,管理”。

父亲的话一点也不假,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父亲常说:“人勤地不懒。农民嘛,要把种地当成养孩子,要勤劳,要用心呢”。每天早上一睁眼,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儿便是去地里,看看今天的天气,看看菜苗的长势,这才放心吃饭。遇到栽菜、收获的关键期,从早上四点忙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儿。

父亲很善于精细化管理。家里长期雇用着几个工人,父亲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优点长处都了如指掌,安排农活儿也是因人而异,恰到好处。父亲把他们当作自家人,加班加点会提供好饭、发加班费,逢年过节还会发些福利,工人们积极性都很高。父亲对农活儿一点也不含糊,啥时除草、啥时浇水、啥时搂地,父亲都安排得非常细致。

庄稼不收年年种,持之以恒

蔬菜种植存在一定的风险,市场好了可能发笔“小财”,市场不好可能“血本无归”,这些父亲都经历过,也因此练就了一颗“大心脏”。他骨子里有种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他常说:“庄稼不收年年种,要有个好心态,不会永远发财,也不会永远倒霉。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了,以后肯定会后悔”。

2008年的夏天,我刻骨铭心。那年我大三,家里的蔬菜种植遭遇了第一次“大打击”,一阵狂风暴雨之后,20多亩的山药架全倒了,60多亩的甜玉米全倒了,新栽的西兰花全冲走了……那年夏天,不但是“血本无归”,还欠了化肥、种子钱8万多元。母亲为此病倒了,父亲乐观地说:“没事儿,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越是这时候,越是要打起精神,咱一定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果不其然,第二年收益非常不错,我对父亲说:“老贾,你真是神机妙算呀!”

现在,母亲过来带孙子,家里只剩下父亲一人忙,可他仍然乐此不疲。他说:“我现在就图个乐趣,图个充实,每天能和土地打交道,心里踏实!儿子,你干工作也同样如此,要脚踏实地,更要乐在其中,只有这样才更长远!”

这就是老贾的“致富经”,更是我的“成长经”。

(0)
上一篇 2020-09-05
下一篇 2020-09-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