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山水”中立“三观”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富世街道办事处 曾宣翔

从古至今,中国文化历来都有观照山水、寄情山水的传统。在山水之间,我们的先人们用“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诗歌豪词感悟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而从观山看水中看中国,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个多月前的福建武夷山、陕西秦岭、甘肃祁连山到长江、黄河,再到4月25日考察广西漓江,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多次强调地方发展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当代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的考察之行中领悟山水不仅是山水,更是关乎“国之发展”的关键,通过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绿色政绩观、和谐发展观,一步一脚印,层层递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纵观世界历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充沛、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环境的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最终导致了古埃及、古巴比伦的衰弱。纵观当下中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突显,而生态环境,不仅关乎生命延续,更关乎文明传承,“中国山水”治理保护得如何,不仅关系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更关系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作为当代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人靠自然界生活”的根本道理,要学懂弄通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生命共同体”理论,从“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日常生活工作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

从“治山理水,才能显山露水”中树立“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绿色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倡导地方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仍未完全杜绝,个别领导干部在突出“个人政绩”的支配下愈行愈远:有的把人民利益与可持续发展抛在脑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经济增长;有的是出了问题后才想方设法治理保护环境,可“亡羊补牢”往往收效甚微。为此,《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于2015年8月开始施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广西省阳朔县考察时,面对乱采石现象指出:“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明白“绿色”是政绩“底色”,不能为了GDP数字或个人政绩“好看”而去破坏山水,唯有将山清水秀、生态优良等“潜目标”纳入地方治理,才能在城市长远发展中“显绩”。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中树立“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和谐发展观。

重视山水、保护山水,最终的落脚点是“人”,而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发展经济,而经济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持续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当今各级党员干部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各级党员干部首先要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前卫意识,其次要坚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指导手册”,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行动指南”,把守住经济发展和环保两条底线作“总纲”,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弦”,努力保持适度发展速度,最终建设成包含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金融等在内的完整绿色经济体系,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

(0)
上一篇 2021-04-28
下一篇 2021-04-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