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则心安

家风就像是春日的微风,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打开儿时的记忆,大概是每天放学回到家,一家人吃过晚饭,当我安静地做着每日的功课时,父亲总会在一旁或是写字或是翻翻书报,气定神闲、泼墨挥毫的状态,一直是我羡慕却又模仿不来的。我曾问父亲每日读书写字不觉厌烦吗?父亲总说:心静则神闲,慎独则心安。

父亲也是一名基层干部,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他永远是“伏案耕读”的样子,话不多,俨然一副严父的做派,但却又从不对我呵斥或者动粗,只是一直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一日三餐要按时,否则就无饭可吃;学习要静心不可以只是在熬时间,做错事要受到惩戒并要好好反思,家务要分担不可以好吃懒做……所以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并不是一副慈父的形象,而是一个说一不二、让人无法反驳的严父,但却总让我充满了敬畏和崇拜,

犹记得我高三那年,父亲忙于工作并无太多闲暇时间顾及到我,一向玩心较重的我,贪图玩乐,高中的学业成绩每况愈下,高三时的学习成绩已经在班级垫底,与大学无缘,每日惶惶度日,不思未来。直到那天放学回家,我踏进家门,父亲坐在沙发上,若有所思,良久沉默未语,我被这反常的一幕吓到,默默坐到沙发上,不说话。父亲终于开口:“既然你不想读书,就不要上学了。”一语既出,我突然慌了神,从未思考过未来的我像是瞬时成长了一般,“不读书、不上学?那我的人生会怎样?”我望向父亲,却恰好看到了在灯影下,父亲鬓角的白发,心紧紧地抽搐了一下。也许成长很困难,困难到要耗费许多时间,也许成长很简单,有时也仅仅是那么一刹那的瞬间。从那一刻开始,我像是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找到了为人子女的使命一般,开始了高三应该有的生活。回忆起来,那应该是十个月厉兵秣马的日子。每天早上5点出门到学校上课,晚上10点回家,然而一天的功课并没有结束,回到家的夜晚正是我挑灯夜读的时间,为了对抗睡眠缺乏带来的困意,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完成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十月如一日,带着一身汗迹,强打着精神学习到深夜。也许是上天眷顾,也许是幸运来临,也许是努力有了回报,高考竟也顺利考上了本科。随着年龄不断增加,阅历不断丰富,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套路”,那天的他并非不让我读书,而是用这样一种方法让我自己开悟,让我明白人只有从内在主动想去改变,才能创造不一样的局面,没有主观能动性,外界再多的力量也无法改变结果。

也是这样一个主观能动的改变和奋斗,让我醍醐灌顶,那两百多个挑灯奋战的夜晚和理想的高考成绩让我对父亲口中的“慎独则心安”有了些许感悟。奋斗过、自律过,心里便是踏实而安稳的。为高考奋斗的那一年,我每天都在努力,每一张试卷、每一道题目,我都会竭力攻克,夜晚独自一人时,努力控制自己,即使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监督,我仍然能够坚持把欠缺的东西补上。所谓慎独则心安,其实便是严格自律和努力奋斗后的无愧于心和气定神闲。现在的我每晚回到家,看到父亲练字、读书,内心总是会一片宁静与安心。所以在后来的经历中,无论是大学、还是毕业求职,甚至直到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我一直坚信做好自己、不忘初心,就无须担心,哪怕一时的运气不佳,但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没错,心静则神闲,慎独则心安。父亲带给我的,父亲为我营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心安的家。他时刻提醒着我要慎独、慎微、慎初。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学习需要慎独,工作也是一样,人生亦是如此。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现在的我已工作多年,父亲时常用自己的老“套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慎独则心安”。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项工作,无论领导监督与否;解决好群众每一件困难小事,无论他人理解与否;写好手中的每一份报告、填写好每一次报表,无论它们繁琐与否……不为名利,但求心安。慎独则心安。这便是父亲带给我的,也正是父亲用一言一行为我营造的家风。

习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慎独慎微,坚守底线,要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始终保持“廉洁底色”,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慎独慎微。我想,这也是父亲所想要让我做到的,“家风熠熠,党风生辉”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对规矩纪律心存敬畏,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无论是一人独处还是众目睽睽,都要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慎独而心安。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06-30
下一篇 2021-07-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