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走访慰问”的初心陷入形式“漩涡”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委组织部 王昇

春节临近,各级单位纷纷深入基层开展慰问老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活动。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传达组织的关爱、传递党的温暖的重要方式,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走访慰问要注重以真心“走”实点、诚心“访”实情、热心“慰”温暖、虚心“问”良方,谨防让党的初心陷入“赶场式”“摆样式”“变味式”“顾面式”的形式主义“漩涡”。

真心“走”实点,谨防作秀“赶场式”走访。走访慰问不是下车“留痕”、走个过场、拍张照片“一走了之”,而贵在“真心”,成在“实意”。要真正深入慰问对象身边,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用真心、真用心”开展走访,谨防让“初心”变为“寒心”、出现作秀“赶场式”走访。要营造宽松的聊天氛围,放低身段、放低姿态,把慰问对象当作衣食父母,不说“官话”“套话”和“大话”,用“方言俗语”多拉拉“家常”、说说“闲话”、交交“心底”。要主动关心关怀慰问对象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深入了解慰问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诉求,了解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真正让走访慰问成为党和慰问对象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

诚心“访”实情,谨防观色“摆样式”走访。走访慰问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要多听取慰问对象的意见建议,做好困难对象的帮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胸怀一颗诚心,拒绝“假意”“摆样式”走访,真正走进厨房“揭锅盖”,走进卧室“摸被褥”,与慰问对象同坐一条板凳,心贴心交流,从言谈举止中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从唠唠嗑、拉家常中听出“弦外之音”,设身处地站在慰问对象的角度,读懂他们的“小心思”,察觉他们的“小烦恼”,从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中“访”得实情。要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把功夫下在平时,对“急难愁盼”问题,要及时收集整理、综合研判,拿出真招实招“对症下药”,形成问题清单“销号解决”。

热心“慰”温暖,谨防造形“变味式”走访。走访慰问不能止步于“嘘寒问暖”,而在于以问题为导向为慰问对象排忧解难。要做足“功课”,拿出百分之百的热心了解被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研究解决对策,妥善处理慰问对象反映的、亟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点燃他们对生活的新希望,从而实现持续发展、长久幸福。要不断改进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谨防“热心”变“淡漠”,让走访慰问走了形、变了味。要规范建立走访慰问台账,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形成“一对一”长效机制,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使慰问对象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

虚心“问”良方,谨防违心“顾面式”走访。走访慰问是了解政策得失的“探测仪”,下情上达的“直通车”。每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都是见证我们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的“活字典”,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要放下架子、抹开面子,真正把走访慰问作为虚心“寻策”的良机,通过用心、耐心、虚心地“问”,让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做出的决策、工作的部署,更加符合基层的实际和群众的心愿,才能将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发挥巩固党心民心“连心桥”的作用。要主动为老党员、老干部发挥余热“搭台子”,勉励老同志“志在千里”,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等优势,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18
下一篇 2022-01-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