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西藏”精神之花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人民政府 毛艳红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领悟“老西藏”精神背后的故事,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筑强“魂魄”,让“老西藏”精神之花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

从沙海变绿洲,让“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之花在“荆天棘地”的奋进路上绽放。“要想富,先修路”为打通西藏与外界的“壁垒”,筑路大军用绳索拴着身子,在悬崖峭壁上凿石开路、卧冰爬雪,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克服了“乱石纵横、艰险万状”的重重天险,最终在“生命禁区”架起一座“天桥”。至今,3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还长眠了3000多名烈士的身躯。奉献绝不是装腔作势的洪亮口号,更不是遥不可及的高山景行,它是一分热爱一分光,不计报酬的优良品行。一代代交通人秉承传统、以路为家,从手中接过棒来,在工作岗位中挥洒青春热血,谱写筑路人的青春之歌。作为基层干部,要怀揣一颗奉献之心,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成为一束照亮别人的光,在乡村振兴一线磨炼本领,万众一心、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以甘于奉献的信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奋力前行。

从天堑变通途,让“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之花在“绿色发展”的生态路上绽放。上世纪50年代初,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爬雪山、涉激流、忍饥寒,既当“战斗队”又当“生产队”,既当“工作队”又当“宣传队”。他们矢志艰苦奋斗,在拉萨河畔沙石滩上开荒种地,让沙漠变绿洲,绘出绿意盎然的“山水画卷”,为西藏交上满意的“生态答卷”,谱写出绿色发展的“生态之歌”,创造了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作为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要牢牢把握“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以“强国有我”为责任使命,点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激情,放远目光、立足大局,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绘出更多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从贫瘠变田园,让“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花在“风轻日暖”的幸福路上绽放。在建设西藏的过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将自己的青春韶华甚至是宝贵生命奉献于此。从“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到“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卓嘎、央宗姐妹,再到“在上海与西藏之间,她选择了西藏;在3000米海拔的林芝与4500米的那曲之间,她选择了那曲;在那曲市与班戈县之间,她选择了班戈”的组工干部祁爱群。无数干部将党和人民的需要放在前面,视百姓如父母,舍小家顾大家,直至生命尽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就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基层干部,应以前辈为榜样,主动沉下去,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围绕群众关心关切事努力奋斗,将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为群众通往幸福的道路奠定最坚实的基石。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基层锻炼是“炼金”而非“镀金”,乡村振兴是“练兵场”而非“绊马索”。基层干部要让“老西藏”精神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竞相开放,书写下属于我们的光辉历程。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