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人民至上”须“五官并用”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委组织部 吴超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坚持”深刻总结了建党百年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就是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延展和升华。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好“人民至上”理念,既要入脑入心,更要付诸行动,做到“眼、耳、口、手、脚”“五官并用”,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

坚持“人民至上”,“眼”要“明”,多察群众疾苦。2020年3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深刻阐释了什么是“人民至上”。经过八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虽然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是不是得到有力保障,老百姓穿得暖不暖、住得好不好,都不能冷眼旁观、置身事外。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身处基层一线的我们,要时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厚植为民服务情怀,透过双眸看到群众那一幕幕怅惘眼神中的希冀,看清群众那一双双粗糙双手布满的艰辛,看懂群众那一个个忙碌身影背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人民至上”,“耳”要“聪”,多听群众呼声。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短短两周时间,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建言。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要及时梳理分析、认真吸收”。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探索创新听取民意的方式方法,畅通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群众的呼声是“风向标”,反映的是群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群众的呼声是“警报器”,预警的是哪里的问题多、意见大;群众的呼声是“表决器”,表达的是对你和你的工作是否满意。作为基层干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就要当好群众声音的“录音笔”,做好群众意见的“传音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

坚持“人民至上”,“口”要“勤”,多讲群众语言。2015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蛮拼的”“点赞”都是网络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些语言遣词造句,拨动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弦,瞬间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反观有的党员干部,与老百姓交流经常打“官腔”、唱“高调”,被群众嘲笑是“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不仅有损自身形象,更不利于工作开展。作为基层干部,应重视群众语言的运用,把上级的政策与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多说“土俗话”,少讲“普通话”,让群众听得明白、懂得透彻,这样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人民至上”,“手”要“快”,多办民生实事。一百年来,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21年在全党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是要党员干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基层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必须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大干快干”的作风,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只为干成想办法、不为不干找理由”的使命感,“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责任感,真正为老百姓多办几件暖心的实事,多办几件顺气的好事。

坚持“人民至上”,“脚”要“实”,多走群众路线。在大凉山村寨,习近平总书记沿山路看了一户又一户人家;在秦巴山麓生态移民村的老乡家,他挨个屋子转一转,摸摸炕脚暖不暖。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群众路线。工作中,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些“老乡镇”与群众走得很亲热,为什么?因为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喝过小张家的水,坐过老李家的炕,建立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感情,还有生活上的亲情,很快就实现了从陌生人到熟悉人再到自家人的转变。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坚持“人民至上”,党员干部就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既要走进,更要走“近”,眼睛朝下看,脚步向下迈,与群众同吃一锅饭菜、同喝一口井水、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发自肺腑地为共产党点赞,为共产党的干部点赞。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