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引才”勿忘“就地取才”

云南省永德县德党镇党委 吴新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笔者认为,汇聚人才要靠引进,更要靠培育。各级党委抓好人才工作,不仅要“眼睛向外”引进“外才”,还应“向内挖潜”“就地取才”,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形成人才工作良性互动的局面,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分门别类识才,避免舍近求远“灯下黑”。当前,人才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个别地方或会面临着“外才”引不进、留不住,“内才”不会用、用不好的尴尬境地。这种舍近求远的“灯下黑”,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压抑了本土人才的积极性。事实上,一个地方本土人才越多,发展实力就越雄厚,发展动能就越持久。本土人才相对于“外才”数量庞大,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且对自己的家乡始终怀有深厚、淳朴的感情,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设家乡。因此,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开展全覆盖摸底调查,对种植养殖、旅游推广、文艺创作、教育教学等不同行业人才分门别类建档,将众多优秀本土人才吸纳进人才“资源库”,全面盘活本土人才资源,让人才红利加速释放,为乡村振兴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知人善任用才,追求人尽其才“送上马”。古语云,“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可见,人才放对位置,才能施展其才华;放错位置,可能变成庸才。把“基层工匠”“田秀才”“农状元”等各类人才聚拢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关键在于知人善用,防止出现“鲁班出征,关公伐木”的人才错位。要切实提升人岗相适契合度,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愿、人尽其才。面对怀才不遇的人才,应该给予平台助其堪当大任;面对敢于冲闯但又有思想包袱的人才,应当帮其卸下包袱,助其放手去干,把本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人才的成长,既要靠个人努力,又要靠组织“给力”。因而,用人才不能重使用、轻培养。要帮助人才察其所短,让其在刀上磨、事上练,补其所短,做到“送上马”“扶一程”。

一视同仁聚才,打造外引内育“双引擎”。培养“内才”和引进“外才”都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是谁好用用谁、谁堪用用谁。由于本土人才的归属感更高,留住本土人才具有天然优势,为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的情况出现,应让本土人才同样有出路、有平台、受尊重,同样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其实,本土人才对各类外在条件的要求更低,培养使用成本更低,“政策红利”对他们的激励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盘活本土人才资源还有利于优化本地整体的人才环境,激发“洼地效应”,增加对“外才”的吸引力。唯有实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地的和尚念好经”,人才队伍建设才会齐头并进,人才队伍结构才能日益完善,从而构建人才互动共赢的生动局面,让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成为地方发展的“双引擎”。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