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迎难而上”的品格

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 王明成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在乌蒙山深处,总书记陷入了沉思:“从这里的悬崖峭壁,就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有多难!”一个“难”字,折射出我们党百年征程何其艰辛曲折,蕴含着共产党人“迎难而上”的刚毅品格。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涵养“迎难而上”的品格,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和坐不住的紧迫感,朝着更好、更高、更大的目标一路乘风破浪。

莫道征途多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当下,脱贫攻坚成果还没有完全巩固,实施乡村振兴尚在起步阶段,各种风险和挑战聚集,矛盾和困难叠加,亟需全体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做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然而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能力水平不高,应付常规工作都差强人意,更别说是挑重担、捡重活;有的干工作“畏首畏尾”,层层请示、层层汇报,生怕失误、犯错、担责;还有的如同“老赖”,工作催一下“还”一下,不催就“不还”。凡此种种行为,都是“庸懒散浮拖”的思想在作祟。如不加以整治,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党和国家政府形象,更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知难而进的是先锋,迎难而上的是英雄。涵养“迎难而上”的品格,就是要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精神,时刻以一种“我先上”的自觉性、“跟我上”的紧迫性、“跟上我”的主动性,向积弊已久的顽疾“开刀”。少一些会不会、看一看、怕不怕的消极思想,多一点等不起、坐不住、让我来的使命担当,往难题堆里扎,认真思考工作做到哪一步,难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下步怎么办。通过经历一些“磕磕绊绊”、做上几回“热锅蚂蚁”,不断归纳总结,拿出切实管用的举措,把工作中的“硬骨头”一点点啃干净、啃出味儿来,真正将“遇到难题”变为“化解难题”。要在如期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打破思想上的坛坛罐罐,摒弃实践中的瞻前顾后,学会在守正中创新前行,在落实中担当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练难成才。迎难而上是第一次“吃螃蟹”,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有几把刷子”。广大党员干部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需要,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武装头脑。同时,主动申请到乡村振兴一线、改革发展前沿去淬炼、打磨。通过熟读党的新理论新思想,了解群众所忧所急所想,切实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要保持良好心态,着眼于工作需要和群众期盼,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弱项短板,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在顺境中谨慎前行,在逆境中负重前行,切实练就成事的宽肩膀,以“本领高强”战胜“本领恐慌”。

慢工出细活,危难见精神。应当看到的是,“迎难而上”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不计后果。在鼓励党员干部迎难而上的同时,也要健全约束激励机制,既注重“迎难而上”成为个人不重实效、大搞特权的借口,也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容错纠错,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