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字诀”让文章返璞归真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 陈思

写作之路漫漫,一路走来,最难忘阅读奇文雄篇时的如饮甘泉,犹记得反复修改终于定稿的欣喜若狂,然而行长路总有坎坷,文字工作者难免遇到肚中无货导致文章华而不实,没有思路导致文章杂乱无章,忙于交稿导致文章肤浅粗陋的情况。笔者以为,只有善用“实”“学”“改”三字诀,才能除去“虚”“乱”“粗”三害,让文章返璞归真。

好文应于实处立。毛泽东同志一生笔耕不辍,不仅留给后人《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著作,还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贺新郎·别友》等诗词名篇。读毛泽东同志的作品,既要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恢宏气度,更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优良文风。在我们刚刚进入体制,初入写作之门时,一方面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不熟悉文章写作的基本规则,很容易陷入“浮夸风”“华丽风”的误区,犯重形式、轻内容,重辞藻、轻内涵的错误,将用来安排工作、解决问题的务实文稿变成空有华丽辞藻、而无实质内容的“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有志成为“大手笔”者,要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写作路上的“引路灯”,只在实中取,莫向虚中求,做好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确保行文处处有来源、句句有依据、字字有支撑,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笔有神。

妙笔应在学中得。如果说诗词歌赋是灵感绽放后的漫天星火,那么公文材料就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江南园林。在公文写作中,如果不将灵光一现和创意迸发以框架收束,文章就会形散而神不聚。如何将心中所想落到纸上,形成一篇主题鲜明、布局合理、内容翔实的文章,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在动笔之前要学规则,向书本学、向达者学,将不同文种的格式要求、布局框架、行文脉络学懂弄通,并运用到文章写作中,确保笔下文章兼具完善框架和清晰脉络。在创作当中要学行文,坚决改变口语化、诗歌化、小说化的文风,学习平铺直叙、言简意赅、朴实无华的文风,用更加精炼的用词,更加规范的用语,为文章洗尽铅华,呈现简约而不简单的本真面貌。

奇文应从改中来。推敲二字的典故千古流传,千金一字的故事脍炙人口。纵观青史,虽不乏曹子建七步成诗,骆宾王五岁咏鹅的天纵其才,但更常见的还是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着求索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写作如雕刻,独不怕琢磨。第一稿一挥而就,往往使我们有一种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自信潇洒,然后“酒意”过后,再仔细阅读稿件,其布局失当处、用语不精处,乃至行文与立意偏离处,都会一览无余。因此,文字工作者应该多一些“匠人”精神,要拿出推翻昨日之我的决心,聚焦行文看文章,结合工作看文章,在实践中检验文章,是否评时事有感而发?是否谈工作言之有物?是否找问题切中利弊?是否提举措精准得当?多对文章做几次“手术”,删繁就简、推倒从来乃至几易其稿,将文章铸造成能登大雅之堂的载道之文。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09
下一篇 2022-03-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