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不负韶华——《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近日,央视上映了一部讲述时代楷模黄文秀生前事迹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剧中再现了她在这条扶贫“长征”路上的历程——整顿村委面貌、带领村民脱贫,实现整村脱贫,最终困于山洪牺牲,该剧以黄文秀的真实经历为线,刻画了脱贫攻坚战前线的真实图景,致敬奋斗者的热血青春。

芳华绽放的年纪,她与艰辛和泥泞为伴;青春正茂的岁月,她扎根山村反哺家乡。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革命老区百色,这个曾资助自己走出贫困的家乡;她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扶贫当做自己“心中的长征”;她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却不幸在途中殉职,她就是黄文秀,一个躬身反哺大山,将青春和生命投入脱贫攻坚事业的青年干部

胸怀赤诚,回归大山。作为北师大高材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毅然选择扎根家乡,她始终记得自己家曾经是贫困户,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脱贫摘帽,自己才能继续上学深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期间,她主动要求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奔赴偏远贫困山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帮助,用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她说,要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她说,她来不是镀金的,是要真正解决百坭村的贫困问题的。她不仅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而且做的很好、很漂亮。

肩怀担当,立志攻坚。面对不熟悉的工作班子,她选择真诚,让大家都信服她的所作所为;面对村民的质疑和不信任,她用真诚感染群众、用实干打破隔阂;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她选择实地了解情况,一次又一次碰钉子,也没有打消工作积极性。学桂柳话、跋山涉水上门走访、绘制脱贫地图、开办各种合作社,为村子培养致富带头人,从种烤烟、种砂糖橘、种枇杷中寻找致富脱贫之路,联系专家为村民解决相关问题,拿出自己的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百坭村的土地上,都留下了文秀书记奋斗的脚印。

心怀为民,践行使命。为了尽快脱贫,她组织修路、发展电商,引进种植技术,让8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为了更好走村入户,发展百坭村的产业,黄文秀藏起了小女孩的爱美之心,穿着雨靴和运动服走遍了全村。驻村一周年,她的汽车走了“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而她则实现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她怀揣着对重病父亲的愧疚,倒在了在百坭村脱贫致富的长征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脱贫干部的使命。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黄文秀的颁奖词是:“有的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是啊,文秀书记将自己的心交给了百坭村,将自己的青春定格在最美的年华,她何曾想过要离开啊,“总要有人回来的,而我就是那个回来的人”是她的故土情怀、坚毅果敢,“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是她的铿锵誓言、责任担当,终于,实现了高中时候就立下的远大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黄文秀”,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而现在的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向实效努力,从群众屋檐下到同坐板凳上,从田间地头到灶前炕头,从泥地阡陌上的“泥土味”到群众产业的“飘香味”,处处都是党员干部的“办公桌”,处处都是为民奉献的“服务台”。我们要在基层工作中追光而行,多练务实之功,少做务虚之事,在基层大舞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万万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04149.html

(0)
上一篇 2022-12-27
下一篇 2022-12-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