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世界文明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诸多方案未能从根本解决中国当时的命运,经过实践的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持续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代发展融汇贯通,永葆中华优秀文化、永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百年党史表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两个结合”、中国思想、中国谚语阐释中国革命、建设的基本问题,如用“愚公移山”说明当时一段时期的革命任务、借用“正名”阐释革命道理、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大局、明确目标、制定措施,用“小康”社会说明目标任务,用“两步走”战略阐释具体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依然坚持“两个结合”,胸怀“两个大局”,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着眼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做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可以看出,通过实践我们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更为具体的内涵,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守和追求。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文化建设方针。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这些理念和命题,同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人民立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和人民公仆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与时代发展融汇贯通,持续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就是,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展、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并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时代发展紧密融合,不断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我们的思想基础,锚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用“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踔厉奋发、笃行不待,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A忘晓天命钻石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08825.html

(0)
上一篇 2023-02-19
下一篇 2023-02-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