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三门干部”到“三能干部”

“三门干部”这一词已不新鲜,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在机关用人单位“向高校毕业生倾斜”的用人导向和“逢进必考”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绝大多数新录用公务员都是“三门干部”。“三门干部”理论强而实践弱,只有正视“家门——校门——公门”里的每一道门,才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完成“三门干部”到能吃苦、能学习、能下沉的“三能干部”的转变。

走出家门,做独立自主能吃苦的“成熟干部”。新录用“三门干部”作为基层的新鲜血液,初来乍到难免会水土不服,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尽快走出“自家门”,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去到群众家里拉拉家常,认认“新家门”,成为群众口中的小黄、小张、小郭……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就曾碰到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可能不需要再过“跳蚤关、生活关”,但如何沉下身子,融入基层,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仍然是我们要过的思想关。诚然,基层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可这正是我们来到基层的意义。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公务员这一社会身份所带来的的责任和义务,要做独立自主能吃苦的“成熟干部”,不做娇生惯养怕吃苦的“花朵干部”。以“舍小家为大家,融小我于大我”的使命担当,躬身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共产党人志气的培养,也是品格的塑造。

离开校门,做自我革新能学习的“学者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同样的,离开校门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我们应勇做自我革新能学习的“学者干部”。由于“三门干部”往往具有学历高、精于理论而疏于实践的特点,在面对群众工作时,仅仅依靠书本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三门干部”应常怀本领恐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摘掉“学历”的高帽子,不仅向有字之书学,更要向无字之书学,向农民学、向田间地头学、向基层实践学,通过思想淬炼、业务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让“一桶水”变为“长流水”,实现自我“充电”,这正是我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不竭动力之源。

走进公门,做不忘初心能下沉的“人民干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贯穿始终,出现了111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面对从家门到公门,从校场到职场,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三重转变,“三门干部”们从群众中来,更应到群众中去。做到真正扎根群众,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少坐“案头”,多到“地头”,还要把人民时时刻刻放在“心头”。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面对利益的诱惑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只有贯彻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面对一时的得失才能“孤硬云峰无计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才能守好人民的心,不断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黄石港区组工干部 黄龙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黄龙归,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5425.html

(1)
上一篇 2023-06-13
下一篇 2023-06-1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