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之为”的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浓墨重彩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历史性十年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深刻总结改革经验。只有坚持改革为民理念,以理性思考为矛,以务实精神为盾,才能铸就最牢固的改革根基。

改革之为,旨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样也是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只有人民才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改革为民,就是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要关注民之所愿、想民之所想,察民情、听民意、系民情。从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到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就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再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双减”均衡教育服务.......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只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人民群众才能成为改革最坚定的践行者、支持者、拥护者。

改革之为,要在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改革怎么改、改什么,是首先需要瞄准的问题。革是革新,也是革命,是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打破旧传统、走出新路子。不能以井蛙之见坐以待毙、画地为牢,要敢于打破既得利益,自己“革”自己的“命”。既要改得“新”,也要改得“准”。对形势的精准把握体现在探索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提炼矛盾本质,识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从需求端出发,现在需要从供给侧出发,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下,更多地更好地发挥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改在推动经济转型,改在不断改善民生,改在促进社会公正。只有将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前提,把能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改革标尺,才能真正形成改革新局面、实现改革新飞跃。

改革之为,成在务实。“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改革路不能一味求快,企图一蹴而就,也不能急功近利,把“快马加鞭’的精神发挥错了地方,更不能脱离实际,试图躲在“高堂”,绘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改革的成果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改革路艰巨且漫长,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因势利导,离不开党的精准洞悉、合理发力,但倘若脱离现实谈发展,脱离实际谈变革,无疑是白费功夫,徒费精力。改革之路,要求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要让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成为干部鲜明的履职特点,不能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说了不做行不通,做了没有做好也行不通,要干实事、出实效、亮实绩。党员干部要将“三严三实”贯穿改革全过程,当改革的促进派,更要做改革的实干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89zaodianshu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9071.html

(1)
上一篇 2023-08-25
下一篇 2023-08-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